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呼吸>>正文内容
呼吸

个体化外科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十年实践谈

来源:    时间:2011年12月11日    点击数:    5星

   

    10月25日消息 - 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这一特殊群体,如何更好地开展治疗及人群选择,一直是肺癌外科治疗研究领域的难点和前沿课题。 

    上世纪末,提出了分子标志物指导下的肺癌“个体化外科治疗”新概念,经过十多年来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分享如下。 

    背景:“个体化外科治疗”必要性 

    半个世纪过去了,肿瘤的完全性切除或再辅以其他治疗,仍被认为是LANSCLC最有效的治疗选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不同人群和(或)相同人群,在不同医院和(或)相同医院,用同样的外科方法治疗相同人群,患者预后和术后生存时间却存在很大差异。一些侵犯心脏大血管的ⅢB期LANSCLC患者在接受完全性切除后,可长期生存而不发生复发转移,而另外一些ⅢA期患者在接受完全性肺癌切除后,却在短期内死于肺癌远处转移。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展“个体化外科治疗”,一直是肺癌外科研究领域的难点和前沿课题。 

    定义:何为“个体化外科治疗”? 

    LANSCLC是指已伴纵隔淋巴结(N2)和锁骨上淋巴结(N3)转移和(或)肿瘤侵犯肺尖部和纵隔重要结构(T4),而用现有检查方法未发现有远处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犯纵隔的重要结构是指侵犯心包、心脏、大血管、食管和隆突。按照国际抗癌联盟2009年国际肺癌分期标准,LANSCLC为ⅢA、ⅢB期肺癌。据文献报道,LANSCLC约占NSCLC的60%~70%,占全部肺癌的50%左右。如何选择能从手术治疗中获益的LANSCLC患者来给予外科治疗,如何选择能从术前新辅助化疗中受益者施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如何基于分子标志物的分子分型将外科手术治疗者进行分子分型,以及如何根据药物基因组学和(或)代谢组学结果来指导患者外科手术后辅助化疗药物的选择等,均为肺癌的“个体化外科治疗”。 

    经验:创新术式数十种 

    我们通过应用肺癌分期、分子分型、药物基因组学以及骨髓和外周血肺癌微转移进行分子诊断,对3000多例侵犯心脏大血管的LANSCLC施行了以外科手术为主的多学科治疗,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超过30%。 

    在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上述患者的过程中,我们在国际上创新了30多种手术术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肺切除合并上腔静脉切除重建术治疗上腔静脉受侵的LANSCLC;②肺切除合并左心房切除术治疗左心房受侵的LANSCLC;③支气管肺动脉袖式成形术治疗肺动脉受侵的LANSCLC;④肺切除合并胸主动脉切除重建治疗胸主动脉受侵的LANSCLC;⑤气管隆突切除重建、肺动脉袖式成形、上腔静脉切除重建治疗气管隆突、肺动脉干及上腔静脉受侵的LANSCLC;⑥气管隆突切除+支气管、肺动脉袖状切除+气管隆突、肺动脉重建+全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术治疗气管隆突、肺动脉干、左心房及上腔静脉受侵的LANSCLC;⑦经右颈部切口+胸骨正中劈开手术入路,施行肺切除+部分胸壁切除重建,上腔静脉、右无名静脉、右锁骨下静脉、右颈内静脉及部分右腋静脉切除,右颈内静脉-右心房人造血管移植重建,右腋静脉-右心房人造血管移植重建,来治疗上腔静脉、右无名静脉、右腋静脉、右颈内静脉受侵并伴有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右肺上沟癌;⑧气管-隆突切除,左上叶上支气管-气管-右主支气管重建,左肺动脉干切除、左上叶尖后段肺动脉-肺动脉圆锥重建,左肺上静脉部分切除、部分左心房切除、左上叶尖后段肺静脉-左心房重建并保留左上叶残肺,来治疗左下叶中心型肺癌术后左上叶复发性中心型肺癌。 

    体会:基本共识五点 

    对LANSCLC的治疗目前仍存在较多争议,但基于近年来大宗病例临床研究的结果,目前已基本达成以下共识:①LANSCLC是指那些用现有的检查方法排除了远处转移,肿瘤侵犯纵隔重要结构、伴有纵隔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肺癌;②根据治疗方法的选择,可将LANSCLC分为“可切除”、“不可切除”两类,而根据治疗结果,可将其分为“偶然性”、“边缘性”和“真性”三类;③LANSCLC绝大多数可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术后可获长期生存。由于外科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内科治疗,对有条件手术者,应力争手术治疗;④术前新辅助化疗可降低LANSCLC患者的T分期、N分期,提高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若术前新辅助化疗后的手术时机选择恰当,并不增加患者的手术死亡率;⑤对于侵犯心脏、大血管的LANSCLC,可有选择地进行肺切除扩大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手术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改善其预后。这类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除局部病变较晚外,并无远处转移的存在,已有文献报道有在外科手术后存活时间长达14年者。因此,对这类患者均应争取施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外科手术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手术的选择应慎重,原则上应从肿瘤、患者、家属、医疗机构和医师本人等多方面所具备的条件去考虑,无条件的医疗机构和医师不要盲目施行此类手术。 

    未来:研究协作八方面 

    为了推进我国LANSCLC“个体化外科治疗”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水平,本人建议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和协作:①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和协作;②应在药物基因组学的指导下选择LANSCLC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受益者;③LANSCLC微转移的“个体化”分子预测和分子诊断,选择符合手术适应证及能从手术获益的患者;④LANSCLC患者预后的“个体化分子预测”;⑤基于分子标志物的“个体化分型”,包括转移与非转移型、化疗敏感与不敏感型以及外科手术获益与非获益型;⑥肺癌的分子病理分期、分子P-TNM分期以及“个体化分子P-TNM分期”;⑦应用药物基因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来预测患者对“肺癌个体化外科治疗”中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化疗的药物敏感性;⑧应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mRNA来预测不同LANSCLC个体的术后生存。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