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肿瘤——第七版外科学

小肠肿瘤(small intestinal tumor)的发病率较胃肠道其他部位为低,约占胃肠道肿瘤的2%左右,恶性肿瘤占3/4左右。由于小肠肿瘤诊断比较困难,容易延误治疗。

小肠肿瘤有良性及恶性两类。良性肿瘤较常见的有腺瘤、平滑肌瘤,其他如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等。恶性肿瘤以恶性淋巴瘤、腺癌、平滑肌肉瘤、类癌等比较多见。腺癌可突向肠腔内生长,呈息肉样,也可沿肠壁浸润生长,引起肠腔狭窄,一般腺瘤和癌常见于十二指肠。其他则多见于回肠和空肠。

类癌常发生于胃肠道,45%位于阑尾,28%位于回肠末端,直肠占160o,源于中肠者(胃、十二指肠、空回肠及右半结肠)多分泌五经色胺(serotonin),源于后肠者(左半结肠、乙状结肠)分泌生长抑素(somatostain)为主。类癌中75%小于1 cm,约2%可有转移,1-2 cm者50%可有转移,大于2 cm者80 0 o - 90%可出现转移,如肝转移。

此外,小肠还有转移性肿瘤,可由胰、结肠和胃癌直接蔓延,也可从远处经淋巴管或血行播散而来,如卵巢癌、黑色素瘤等。

【临床表现】

很不典型,常表现下列一种或几种症状。

1.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可为隐痛、胀痛乃至剧烈绞痛,当并发肠梗阻时,疼痛尤为剧烈。并可伴有腹泻、食欲不振等。

2.肠道出血常为间断发生的柏油样便或血便,或大出血。有的因长期反复小量出血未被察觉,而表现为慢性贫血。

3.肠梗阻引起急性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肠套叠,但极大多数为慢性复发性。肿瘤引起的肠腔狭窄和压迫邻近肠管也是发生肠梗阻的原因,亦可诱发肠扭转。

4.腹内肿块一般肿块活动度较大,位置多不固定。

5.肠穿孔多见于小肠恶性肿瘤,急性穿孔导致腹膜炎,慢性穿孔则形成肠屡。

6.类癌综合征类癌大多无症状,小部分病人出现类癌综合征,由于类癌细胞产生的5-经色胺和血管舒缓素的激活物质缓激肤所引起,主要表现为阵发性面、颈部和上躯体皮肤潮红(毛细血管扩张),腹泻,哮喘和因纤维组织增生而发生心瓣膜病。常因进食、饮酒、情绪激动、按压肿瘤而激发。大多见于类癌而有肝转移的病人。

【诊断】

小肠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X线钡餐检查,由于小肠肿瘤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又缺少早期体征和有效的诊断方法,因此容易延误诊断。对具有上述一种或数种表现者,应考虑小肠肿瘤的可能,需作进一步的检查。

1. X线钡餐检查,对疑有十二指肠的肿瘤,采用弛张性十二指肠钡剂造影。

2.纤维十二指肠镜、纤维小肠镜、胶囊内镜检查及选择性动脉造影术,可提高诊断率。

3.由于类癌病人血中5-经色胺升高,故对怀疑类癌的病例,测定病人尿中的5-经色胺的降解物5-经叫噪乙酸(5-HIAA),有助于确定肿瘤的性质。

4.必要时可行剖腹探查。

【治疗】

小的或带蒂的良性肿瘤可连同周围肠壁组织一起作局部切除。较大的或局部多发的肿瘤作部分肠切除吻合术。恶性肿瘤则需连同肠系膜及区域淋巴结作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根据情况,选用化疗或放疗。如肿瘤已与周围组织浸润固定,无法切除,并有梗阻者,则可作短路手术,以缓解梗阻。抗组胺及氢化可的松可改善类癌综合征。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