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北京:新医改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看病远初见成效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2年09月13日    点击数:    5星

北京市启动新医改以来,大医院开设双休日门诊、社区医院推出家庭医生式服务、启动114统一预约挂号平台、民营资本办医与公立医院“一视同仁”……从把脉“看病难”痼疾到探索解决“看病贵”问题。

解决看病贵,次均药费降幅逾百元

7月1日起,北京试点“医药分开”,并将于明年在全市推广这一医改措施,从利益机制上消除了大处方、滥用药的现象。至此,被视为改革坚冰的公立医院将从体制机制上求变,再斩断利益链条的同时,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 

在全国新一轮医改中,公立医院改革被公认为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作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北京市今年5月正式出台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五家市属三甲医院试行管办分开、医药分开、建立财政价格补偿调控机制、医疗保险调节机制、医院法人治理运行机制等内容。其中,友谊医院和朝阳医院率先试行医药分开,实施药品“零加成”,取消15%的药品加成和挂号费、诊疗费,建立医事服务费,切断医院收入与药品销售的利益关系,引导患者分级就诊。

北京市医管局副局长毛羽欣慰的表示,目前这项“攻坚克难”的改革已初见成效。

北京市医管局统计,截至9月2日,北京友谊医院医保患者门诊次均费用从上半年的449.97元下降到380.18元,次均药费从344.42元下降到242元,次均自付费用从175.78元下降到105.53元。  

截至9月7日,北京朝阳医院医保患者门诊次均费用从改革前的367.8元下降到348.7元,次均药费从256元下降到194.1元,次均自付费用从118.8元下降到108.1元。  

解决看病难,大医院设双休日门诊  

公立医院改革只是北京市新一轮医改的众多环节之一。  

在过去五年,北京的服务总量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门急诊总人数达到1.6亿,如不全盘规划,多措并举,“看病难”的老大难问题终将难以解决。  

2010年8月20日下午,北京市副市长、市医改领导小组组长丁向阳代表市医改领导小组,与全市16个区县和涉及医改任务的市编办、市发改委、市卫生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等13个市有关部门签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0年任务责任书》。这标志着新医改的“北京模式”正式试水前行。  

“北京模式”亮相后的第一记重拳即瞄准看病难。当年,北京22家三级医院试行“无假日”制度,即周六、周日不休息,一周7天时间全部都上班。

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这样算账,北京市现在一共有66家三级医院,每周如果按照上5天班来算的话,除了急诊外,周末北京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几乎为零。如果把这个资源挖掘出来,就相当于北京市又新建了13家三级医院。  

解决看病远,不出社区享团队服务  

大医院每年的就诊量以两位数递增,各大医院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为了疏解大医院人流,引导公众有序就医,构建层级就诊体系的任务刻不容缓。

2010年,北京市开始在社区医院打造家庭医生式服务,即通过团队给老百姓提供服务,现在在试点当中,一个团队包括一个医生、一个护士和一个公共卫生人员。 按照北京市卫生局计划,一对一服务的家庭医生模式将在全市全面推广。

北京市卫生局交出的一份“成绩单”显示,目前,北京基层就诊人次比例已从5年前的5%提高到42%,对大医院就诊压力进行了分流。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