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哈佛教授:公立机构是大病医保的坚强后盾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2年12月05日    点击数:    5星

12月1日,哈佛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访问教授阿瑟达姆利奇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第二届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发表了讲话。

美国健保系统包括公共保险系统和私营保险系统,其中公共保险系统主要覆盖老年人和低收入人群,私营保险系统主要覆盖在职职工。在美国,大概有4500万的人群是没有健康保险的,他们占到总人口17%。

达姆利奇指出,美国健保系统的花费每年都在增长。“美国人的医疗费用越来越高,整个费用已经超出了大家的控制。”医疗健康费用占GDP费用也在每年增长2.2%,且比例越来越高。较少的病人花较多的健保费用是全球普遍的问题,近5%的病人花掉了30%的医疗费用,特别是在最后一年的健保费用,花掉了25%。从数据来看,1980年美国健保费用43%花费在住院上,2010年,这一比例降到32%。

另外,很多美国人是在费用昂贵的私营诊所里就诊,导致健保费用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1995年~2010年,美国处方药花费的增速也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在会上,达姆利奇还介绍了美国健保系统的历史。他表示,美国私营医疗保险系统比公立保险系统历史更为悠久。早在1920年,美国一些医院就会给病人做一些健保计划,后来的绿十字、绿盾、蓝十字、蓝盾都是从承保医院费用到承保一些诊所的费用发展起来的。1940年左右,美国已经有从医院独立出来的私营保险机构,可以给医院外面的人承保。1954年,美国通过了税法,把公司为其雇员提供的医疗保险费用从税中扣除。

而美国的公共医疗保险是从1965年开始的。最初公共医疗保险系统非常慷慨。达姆利奇介绍,不管向公立医疗保险报销多少,都会在报销的基础上再加2%返还,因此费用没有得到控制。在20世纪70年代,每个保险系统承保的医疗费用都会上涨。之后,为了有效控制费用,政府规定,把不同范畴的病合起来做一个群体来保,但这个承诺是否能持续下去面临着挑战。

针对“见死不救”的问题,美国推出紧急医疗救助和劳动力法案,规定医院不能够对进入急诊室的病人转院或者是拒绝救助。一些很小的病,比如发烧,大家也会去急诊室,这样导致急诊室小病的医疗费用比一般情况下多花4~6倍。“这是负面效果。”他说,“我们设计健保系统的时候,本是要控制费用,但极大程度上却增加了费用。”

健保提供者互相竞争的一个结果也说明了该问题。由于美国是个人主义盛行的国家,每个人都希望健保计划针对自己的情况来量身定做。在这种情况下,提供健保的保险公司都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客户。为此,他们通过提供越来越多、越来越广的保险业务和服务来竞争更多的客户。最后的结果是,在别的领域,竞争很有可能是会降低价格,但在医疗保险领域,竞争却使价格越来越高。

达姆利奇认为,如果把所有的大病保起来,就会使保费无限制升高,像自然灾害、疾病流行一样。因此,很难让一家私营保险公司全部承保。“不管什么情况下都需要有一些公立机构或者政府在后面支持。”此外,他还表示,每一个国家健保政策都有历史由来,一旦形成思维定式很难改变。“由于历史的原因,美国目前还没有办法做全民健保计划。”

而中国目前处于医疗改革的十字路口上,今后几年中国医疗政策的演化会决定以后几十年的走向。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