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医保患者就医怪事多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3年03月07日    点击数:    5星

3月6日,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怪事”,而这些“怪事”直接危害了患者的就医权益。代表、委员中曾经或正在执掌知名大医院的院长们,在讲述这些“怪事”的同时,也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对策。

怪事一:前半年容易后半年难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林野:许多患者反映,在医院看病前半年挂号、治疗、住院、手术都比较容易,到了后半年就难得多,很多医院甚至推诿病人。

他分析说,这些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医保患者。在各家公立大医院,年底都优先接诊自费、外地、公费医疗的患者。现在医保部门对定点医院的支付实行的是总额预付制,即每年给定点医院固定一个总金额,作为当年医保报销的总额度,医保予以支付、报销。这一额度不会因为当年该院接收、治疗病人总量的增长,或者危重病例的多少而改变。

“一般来说,半年多医院就能把这个额度用满,后面再收医保病人,就会赔钱。”因此,才造成了后半年医院推诿病人的情况。鉴于这一问题,今年北京的医保支付政策进行了调整,把这个支付限额分解到了每个月,林野隐忧调侃道,“今年北京的医保患者看病是不是又会遭遇上半月容易下月难的局面呢?”

怪事二:该在门诊的变住院

全国政协委员、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有些疾病,明明门诊就可以解决,却往往被医院扣下来住院。比如白内障手术,以现在的技术水平,是一个门诊小手术,但医院还是会安排患者住院手术。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何伟说,之所以有的门诊手术必须住院做,是因为医院想把这类手术归为住院手术,因为只有住院才能报销。医院要拿回医保报销,只能出此下策。

怪事三:切个阑尾要找局长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前院长陈仲强:一位熟人为了做一台普通的阑尾切除小手术,竟不得不找到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据说这个患者之前被多家医院拒收,只是因为病情比普通患者复杂一些,但手术难度绝对不是真正原因。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史大卓分析说,这主要是因为医保实行单病种付费,即对患有某种疾病的患者,医保实行一次性包干付费,不管怎么治,都报销固定额度。“所以,病情越复杂,治疗难度越大,成本就高,这类病人就容易被推诿。”

史大卓建议,应全面梳理医保支付项目,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进一步细化按病种付费,使之既能控制医疗费用,又能符合患者病情需要。

怪事四:每周去开药难倒老人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玛依努尔•尼牙孜:我的父亲年老体衰,患有高血压病,需要长期服药,每周,老人都要自己跑医院开药或托我代为开药。尤其是到了冬天,冰天雪地,不能走动的老年人只能在家里等待,如果没人帮助只能面临断药的危险。

玛依努尔•尼牙孜无奈地表示,由于医保规定一次只能开一周的药,老父亲不止一次地对她这个医院的副院长说:“要是没有你,我该怎么办?”玛依努尔•尼牙孜说,“我在医院工作,知道这当中有控费的考虑。但这些规定不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史大卓建议,应根据不同慢性病的实际情况,在医保中扩大常见慢性病可开一个月药量的病种范围。“但这只是治标,关键是医保资金管理的专业化程度要提高,对医疗行业和患者需求要有深入了解,才有可能促使医疗服务合理化。”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