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糖尿病>>正文内容
糖尿病

心理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来源:    时间:2013年04月19日    点击数:    5星

近期在门诊患者中开展了一些调查,发现一部分糖尿病患者 不同程度地存在或曾经有过抑郁、焦虑状态等情绪障碍,以致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患者主要表现为以下4方面。

① 拒绝和违拗:患者不相信医院的检查、医生的诊断,讳疾忌医,拒绝医治,有些患者不愿意让家属、工作单位知道自己患病,不配合饮食调整,不积极改变不良生活和行为方式,仍然暴饮暴食,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和并发症的发生。② 埋怨与责怪:经过医生的诊断和解释,患者已认识到糖尿病的症状和危害,部分患者要么埋怨父母遗传,责怪家属生活方式不正确,要么自责而忧心忡忡。③ 焦虑急躁:经常发脾气,易与人争吵,喜欢相信传闻中的根治糖尿病的秘方,以致屡屡上当受骗,导致病情加重。④ 悲观失望:易受社会上与糖尿病相关的负面消息的影响,进而出现情绪低落,沮丧自闭,尤其是在治疗效果欠佳、伴有并发症或合并病的患者中,以及经济上存在困难的患者中。鉴于此,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了一次关于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

健康教育讲座的设计

讲座以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为主线,延伸至产生上述心理障碍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如何战胜心理障碍。医生在讲座中列举了不同糖尿病患者在不同阶段的各种心态,如最初确诊时的心态:意外、不理解、怀疑,继之出现焦虑、恐惧、内疚、困惑、失望等。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使得患者四处求医,期望否定诊断,听信游医、盲从祖传秘方、自行服药、延误治疗,加重病情,更有甚者,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

另外,宣教人员还从患者角度出发,解释其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及原因,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正确看待糖尿病,最后强调只有了解糖尿病,才能战胜疾病,通过医患配合,糖尿病患者依然能够享受美好的生活。

讲座情况及效果

共计24例社区糖尿病患者参加讲座,患者病史在5~25年。课堂上采用互动交流的形式,医生态度和蔼、语言亲切,用心与患者交流,患者也踊跃发表自己的感受。课堂上讲述的是来自门诊的真实案例,得到大多数患者的共鸣和认同。

讲座结束后,部分患者还不愿离去,感到心情舒畅、似乎卸掉了一副重担,期盼着更多交流,并表示今后愿意继续参加健康教育,还主动提出对今后健康教育内容的建议。

讲座所达到的效果,出乎我们的预料,从这点能够看到,糖尿病患者在疾病面前的无助,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情感倾诉。

重视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教育

糖尿病是国内外学者公认的经典心身疾病, 许多患者自诊断糖尿病之日起就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而不能正确面对, 从而导致性格改变, 敏感、固执及长期焦虑、紧张等情绪障碍, 使病情发生、发展甚至加重。

通过这次讲座,我们认识到,在患者教育中不能仅关注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在医疗工作中不能仅停留在诊断、开药、降糖治疗上,还需要时时刻刻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疑虑及担忧,提高治疗依从性,更好地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如何开展心理教育

医生充满爱心 医生用“共情”的方法,从患者角度看待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患者获得认同感之后,再开展心理教育。在本次讲座中,参加者最明显的感受是“我也有这样的心情”。“共情”拉近了患者与医生之间的距离,易于建立信任。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在舒缓心理压力和建立信任后,开展糖尿病防治知识教育,告诉患者在目前医学发展的情况下,糖尿病虽然无法根治,但可以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已病防重。要让患者了解,良好的心态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

小课堂效果好 课堂人员不多(30人以下),有利于患者自我放松,积极参与交流。如果可能的话,应该在患者初诊糖尿病或有明显心理需求时,提供一对一的交流和心理教育。医生应该倾听并允许患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患者所经历的复杂心理冲突,判断其主要情绪障碍类型,用善良的语言给予关心和支持。

开展同伴教育 将爱好、兴趣、文化水平相近的患者组成健康管理小组,人数以5~8人为宜,每周活动1次。患者相互交流所产生的信赖感和安全感有助于心理减压,稳定情绪,坚持治疗。

同时,鼓励患者参加健康管理小组之外的社团,如秧歌队、太极拳协会、摄影协会等,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愉悦心情。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