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社交媒体将会怎样影响中国医生?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3年08月13日    点击数:    5星

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使社交媒体已经悄然融入生活,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医改、医生、健康咨询甚至是医疗服务。然而,社交媒体怎样影响将来医生的职业发展?怎样影响中国未来的就医环境?怎样影响在中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这或许将超出我们目前的想象!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也称为社会化媒体、社会性媒体,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是大批网民自发贡献,提取,创造新闻资讯,然后传播的过程。也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它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等。

对于医生这一高知识层次的群体来说,社交媒体的形式其实并不陌生。很多医生都有自己的微博、微信、博客;在专业网站论坛上分享自己观点、进行学术交流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甚至专门为医患搭建桥梁寻医问病的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医生是应该勇于面对社交媒体的浪潮而有所作为还是要冷静地分析正确地利用呢?

社交媒体是医生的好搭档吗?

许多人认为,社交媒体是医生的好搭档,因为它为医生和患者间的联系,医生和同行之间的交流,甚至不同医院之间的合作提供了丰富的契机。

美国Allied Health World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2%的用户在社交网络中寻找医生、治疗和医药信息,如果他们在社交网络上向医生提问,超过75%的用户希望在一天之内就得到答复。25%的互联网用户经常观看与健康相关的视频;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喜欢讨论健康相关的话题;30%的人因为健康问题曾使用过社交网络;接近25%的用户能找到与自己“同病相怜”的人。 社交网络也增进了医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在上述调查中,24%的医生每天至少登录一次社交网站,用以查找或发布医疗信息,60%的医生认为社交网络提高了他们照护病患的能力。

这反映出的是社交网络加速医疗健康信息流动的一种新形式,在国内无疑促进医患之间、医生之间的沟通。这种形式除了有我们已经比较熟悉的医生论坛、患者提问、医生回答的网站,还有诞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移动端产品。

在社交媒体上取得成功的医生也不乏其人,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就是“急诊科女超人于莺”。从10月7日开通微博以来,她已经发布了500多条微博,几乎每天都会发布3-4条。截至2013年6月28日,于莺已经拥有超过222万粉丝,并且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在其微博介绍里有这样一句话:“还有什么好玩的,统统上吧!”乐观、爽朗的性格也为其微博内容定下了基调。在她的微博里最常说的就是急诊科那些事,有让人哈哈大笑的,也有暖心的。生活化是于莺吸引粉丝的法宝,几乎每条微博,她都在描写生活,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她的笔下也变得活灵活现。

而在美国,社交媒体更是已经深入到了医院、医生和医疗服务的各个层面:

梅奥诊所:通过其网站有3300多名医疗专业人员免费提供咨询意见和专业知识,在社交媒体中取得成功。其自身拥有的患者交流的社交媒体网络和健康宣传活动也搞得很红火。

Scott & White健康保健中心:其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信息的能力,使医院在一次枪击案后摇身一变成为了Twitter的热门话题。

内布拉斯加州医疗中心(NMC):因患者将其在NMC手术的抗癌经历分享在了YouTube上,吸引了大量患类似患者前往NMC就诊,需求大增。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Benioff儿童医院:在社交媒体频道的帮助下,165000位热心人通过每购买一次虚拟的甘蔗种子的方式,为筹建医院募集了超越目标的资金。

得克萨斯州卫生资源:通过使用社交媒体,得克萨斯州卫生资源推行了电子健康病例的应用,在一个大医院体系中,项目经理和医生使用社交媒体工具如Yammer来相聚、协作、有效的沟通。

格伊辛格卫生系统:通过社交媒体来聘请医生。这一形式既方便又成效显著。 “这一招聘策略可比采用直接邮寄或电子邮件群发有效多了。”

亨利福特医院:通过社交网络实时直播脑外科手术,这听起来很疯狂,主刀医师与1900名患者及大众交流,讨论手术经过,甚至还把手术视频上传。医院因此赢得了广泛赞誉和美国广播公司的关注和报道。

Inova Health:INOVA设计了一套安全系统,用于防止婴儿从产房被盗,有一次医院工作人员正在测试这套系统,访客听到了却误认为有婴儿丢失,于是他就发布了这个子虚乌有的事故。但医院一直密切监测着社交媒体动向,因此迅速发现了刚刚被发布的信息。在确认消息有误后,他们迅速通过社交网络发布了真相,从而在事件变得糟糕之前,维护了医院的声誉。Inova Health的故事说明使用社交媒体来帮助监控和发布信息是多么的重要。

圣卢克锡达拉皮兹医院:焦急的家人和朋友会坐在在医院等候室内惴惴不安,希望了解自己心爱的人手术进行得如何。以往要想得到手术进展信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术医师团队的实力和及时提供手术信息是否具备可操作性。但现在由于有了社交网络,则大大方便了与家属分享最新的手术进展情况。圣卢克的锡达拉皮兹,一个家庭享受到了这项令人难以置信的高水平服务,他们70岁的母亲Monna Cleary需要接受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脱垂手术。克利医院实时分享了她的手术经过,医院的发言人Sarah Corizzo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超过300条的信息,跟家属及大众分享手术进展。Corizzo还会回答问题,吸引了近700人参与手术过程。医院发言人Laura Rainey指出,通过社交媒体实时直播是一个“更温和”的方式来告知患者和其他人群,让他们既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又不会受到手术场景的视觉冲击。Cleary的儿子Joe和他的兄弟姐妹都很感谢这次机会,并表示了赞赏,说到“它让时间不再漫长”,尽管他们身处家属等候室,但却能实时得到手术信息。

然而,与这些使用社交媒体正面消息对应的也有不少担忧的声音:

早在2011年,英国医学协会(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就曾表示,医生应礼貌拒绝病人在Facebook等社交网站上发出的好友邀请。因为此类网站可能会给医生的职业前景带来危害。英国医学协会在其发布的指南中说,健康从业者和医学院学生也应当在互联网上进行严格的隐私设置,因为他们在互联网上无戒备的交流可能会无意中泄露病人的私密,进而影响他们的就业前景。该组织还说,社交网站容易使医生将工作与个人生活混淆在一起。该组织的职业道德委员会主席托尼•卡兰德(Tony Calland)在接受采访中表示,在社交网站上可以写任何东西,但不要涉及机密和隐私。卡兰德本人对其Facebook帐号进行了最严格的隐私设置,他认为使用社交网站的同时要确保将工作与生活划清界限。2009年,一群英国医生和护士因将其在医院游戏的一组照片发布到Facebook上而被停职。

《美国医学会杂志》曾发表过一项研究显示,超过60%的美国医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非专业内容,其中有如醉酒或非法用药的照片等。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反面信息会降低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很多患者会申请成为自己医生的好友,这也成为医生需要考虑的问题。一方面,医生认识到这是一种全新的、更快的与患者交流的方式;另一方面,医生自己的个人生活、私人信息也会被很多人传播和关注。他们甚至心里会担忧:患者是希望与自己沟通病情还是另有企图?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似乎变得模糊了。

许多医生表示,除非和患者之前有私交,否则不会接受患者的好友请求,因为他们并不想和患者分享自己的私生活。当然也有医生愿意接受患者的好友请求,他们认为这是保持与病人交流并了解他们治疗进展的更好方式。

在社交媒体上的沟通交流过程中,法律责任和隐私问题也是可能被担心的问题之一。有时医生会在社交媒体上讨论病人的案例,如在Twitter或Facebook上讨论,并不像在大门紧闭的会议室中,这能够被任何人查看和传播。即使在讨论中不涉及病人的身份和名字,但具体到某些细节时,却很容易对号入座。这不仅可能侵犯患者的个人隐私,还会影响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社交媒体能否成就中国的网络医生?

2011年4月22日,国家卫生部办公厅颁发《关于做好2011年医改新闻宣传工作的通知》(卫办新函 2011,334号),首次提到“充分利用博客、微博等手段,做好互联网舆论引导,多形式宣传医改工作”,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在卫生工作中肯定微博带给“新医改”的宣传价值,也是“社交媒体”可以正式走近医改的第一步。

无独有偶,2011年3月30日,上海市卫生局曾在新民网开通“健康12320”政务微博,旨在通过这种“社交媒体”形式,为市民提供健康保健知识和医改交流。“健康12320”微博开通一个月,粉丝就超过2000人。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这个微博当时是开在更为广大百姓所使用的某些门户网站上,那粉丝估计要几十万、几百万了。

社交媒体的作用正在逐渐被政府和医改所认可,就连央视新闻联播在节目最后都不忘为自己的官方微博做一句广告。因此,有学者则提出了“网络医生”的概念。网络医生究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合不合法?国家该不该扶持和发展网络医生?目前需要规范哪些管理?……这些问题不仅是医改官员可能正在考虑的和关心问题,对医改中几百万的中国医生来说,则可能更是影响将来职业发展方向的大问题?

有网友在讨论中写到:“医生网上接诊好!便民服务呀。但如果都免费解答了医生吃什么?这并非医生们在讨价还价也,而是整个国家、社会应该体现出的一个医生的知识价值问题。” “既然国家希望医改能实现患者分流、实现专家合理配置,那么,是否可以设想:假如政府部门可以扶植“网络医生”的发展,在健康教育费用中根据“网络医生”的应答量支付网上咨询服务费给有资质的医生,无疑也大大缓解看病难与贵的问题。这样不是一举多赢吗?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人们也许还应当注意到,这样的“网络医生”并非真正的线下医疗服务,而更像是健康咨询,不应涉及直接的医疗法律纠纷问题,而均为建议性的意见。上网准入的医生只是告知网友是有医学健康咨询资质的医生。至于政府的健康教育费用是政府为老百姓购买的一种公益性服务,是公共产品。这样做除了可以帮助政府做好我国疾病预防工作、节省卫生开支、提高疾病治愈率等等之外,更加现实的意义可能还在于:合理分诊分流病人,减少看病的盲目性,节省患者的看病费用。有人还建议通过网络建立许多同城家庭医生平台,这样可操作性更大,让家庭医生+网络医生=网络全科医生。这是不是我们医改所期待的所谓“让医疗服务下沉”的有效办法呢?

随着医改在中国的推进和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不论医生愿意与否,社交网络终将可能影响到医疗活动的未来。无论是政府还是医生,主动地把握社交网络的发展趋势,积极面对并努力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方式或将带给中国医生另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