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收入与付出难成正比 78%中国医生不建议子女学医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3年08月30日    点击数:    5星

近期,麦肯锡针对中国医生的收入与付出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再次使人深思:医生的收入与付出成正比吗?

麦肯锡对中国各地的5900名医生进行的调查发现,医生的月薪从最低不到3000元到8000元不等:三级医院中月薪能达到8000元以上的医生只占10%,68%的医生月薪在3000~8000元;而一级医院60%医生的月薪却在3000元以下。

据报道,截至2011年10月底,中国共拥有三级医院1353所,二级医院6507所,一级医院5367所。此项调查的结果意味着中国绝大部分医生的薪资水平,并不是大众所想象的极高收入,不仅难说是高收入,很多人甚至是中低收入。

一项“中国医生生存状况调查”同样也能反映出中国医生生存的部分现状:67%的医生曾连续工作36小时以上;83%的医生称同事中有人患癌症;75%的医生年收入低于4万元。与此同时,在对百姓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显示,仅20.80%的人认为医生是“白衣天使,很光荣”,43.61%的人称这一行业“费力,但不讨好”。

医生的劳动强度有多大?如果你不是医生你都难以想象。

在人满为患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里,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耳科首席专家龚树生教授一个下午的出诊,竟然看了91个患者,将近9点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诊室。但在此过程中,龚教授自始至终精神饱满,声音洪亮。

而在北京肿瘤医院中,尽管肾癌黑色素瘤内科秩序井然,但往往会上演一人挂号全家看病的“戏码”。该院郭军教授是肾癌黑色素瘤方面的专家,但他同时也是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副院长。为了能让郭军教授看一眼是不是得了黑色素瘤,许多患者带着一家人不远千里来到北京,自己看完了却往往又要求大夫看看自己的家人。面对满眼的乞求,郭军教授只有轻轻叹气,耐心解答,“这个不是,那个不用担心”。往往一个下午时间,喝不上一口水,但却洗无数次手。很多时候看完最后一个患者后,郭教授简单的做了一个深呼吸就马上冲到门口,因为医院可能有一个大会等着他主持。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在古人的心中,丞相与良医的地位是平等的。但现在,谁敢说他们平等?

其实,从全世界来看,医生都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因为医生既有丰厚的经济收入,又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国外,很多优秀人才之所以愿意付出高昂学费、巨大精力去学医,主要是因为医生的投入虽高,回报也高。一旦拿到医师执照,便可衣食无忧,备受尊敬。美国人最羡慕的三个职业是医生、律师和会计师,后两者是因为经济收入可观,前者是因为社会地位高尚。

然而,于此相反的是,在中国,医生的职业光环正日渐消逝。很多人当面恭维医护人员是“白衣天使”,转过身便成了“白衣狼”。人命关天,工作压力不小,收入不是最高,骂名却是最多。不仅医学院校很难招到尖子学生,医生队伍人才流失现象也很严重。很多医生受不了长期高强度的工作,纷纷辞职。

现在,不仅有人列出了“不做医生的九大理由”,更有甚者,一名医生的子女发帖说:“我妈妈说了,如果我当医生,就打折我的腿!”有人甚至说:“如果你恨一个人,就叫他当医生。”这些现象令人深思。

许多有着切身体会的医护人员,下决心不让孩子将来再从事医生护士这个职业。中国医师协会曾对6000名医生进行调查,78%说不想让子女学医。主要原因是投入大、风险大、压力大、收入相对较低。事实上,一个人一旦选择了当医生,往往意味着终生的付出与牺牲。

当医护工作成为择业的“鸡肋”时,如何能激励优秀的人才攻读医学院校?当医护人员的素质因此一代代退化后,人们又将健康托付给谁?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