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德国就医体验:社会性医保也会滋生过度医疗

来源:    时间:2013年10月25日    点击数:    5星

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医院医生、药品器械和医疗保险,德国的医生给患者看病可谓是驾轻就熟了。但是,亲身经历过的人也会感叹:在德国看病,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德国是实施社会医保的国家。这种社会性的医疗保险不是“全民免费医疗”,但是,它能够很好地照顾到低收入人群。其缴费的多少与收入相关,收入少的人少交一点,收入多的人多交一点,但是最后大家享受的医疗服务是一样的。学生的医保费是很少的,和学费裹在一起,就像是交通费一样。这样一来,就有点儿累进税收的感觉。所以,德国人在谈起自己的收入所得税时,往往也会把这一块医疗保险的扣除额算到税收里面。

其实,这种对所有人都一样的社会医疗服务,并不能完全让人满意。真正的富人会觉得这种社会性的医疗保险的服务不到位,所以,他们还会再去买私人医疗保险。这样一来,政府通过社会医疗保险提供的服务仅仅算是保底,当然不会有最优的医疗资源配。所以,几乎没有一个经济学家会赞同“全民免费医疗”。免费取消了价格信号,资源也就得不到有效配置。

在德国,看病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来讲,生病后首先得预约,大部分情况下,需要找私人医生,而他们往往很忙,预约往往被安排在几周之后。所以,一般的感冒发烧都是很少去看医生的。如果有急病,等不了那么长时间,就得去医院看急诊,因为一般的私人诊所是不会有医生半夜值班的。而且,急诊的费用较高。

如今,中国很多大城市的居民整体抱怨看病难。感冒发烧这样的小病都要去三甲医院看,还不停抱怨三甲医院的医生处理的不认真。如果这事情发生在德国会怎么样?可能是连三甲医院的门都进不了。中国现在的看病难问题不是在大城市,而是在全国广大的县城里。中国50%以上的人口住在农村,农村人生病,周边没有好的医疗资源,可是我们把全国最好的医疗资源配备到了大城市,所以,问题就产生了。

在中国医院看病,大家都喜欢用进口药,德国的医药公司得意于此,在中国大发其财。慢慢的,我们把对外国药的信赖转移到了外国医生身上,觉得外国医生都是医术高明的神医。外国医生至少要读十几年的书,不是博士根本没有机会当医生,读到了博士,还要在医院里面做七八年的住院医生,然后还有各种各样的资格考试。等到你有了私人开业的资格,差不多也就四十多岁的小老头,或者小老太太了。外国医生果真都神吗?

话说“熟能生巧”,我们看病也挑“有经验”的医生。经验是什么?不就是接待病人的人数吗?一个中国医生接待有着十倍于德国医生的患者,那么他积累的经验也要比同类德国医生搞出一大截。我的一次牙医经历印证了这一点。在德国的一段时间,我的一颗牙的牙龈肿疼好几次,不得已约好了医生。医生人很好,握手,寒暄,然后拍片,检查,最后遗憾的说:你这个牙齿没有医疗价值了,需要拔除。我别无选择,遵医嘱,拔了。过了几周,被拔的牙齿周围的一个牙龈又出现同样问题。我又去看这个医生。同样的预约,等待,见面,寒暄,检查,最后医生再次遗憾地说:你这个牙齿没有医疗价值了,需要拔除。我不得不疑惑起来,没有遵医嘱。过了一个月,我在国内找了一个熟悉的医生看,他说:没有必要拔除,因为这个牙齿是好的,不好的是牙龈周边的感染,如果你小心一点,注意口腔卫生,不要让细菌进入,就不会发炎。这个牙齿我到现在还用着。我不想怀疑德国医生的用意。但是,这样的事情在德国并不很少见。一个去德国实习的中国医生就发现,好几个病人仅仅是生理性的囊肿,并不需要手术切除,过一段时间会自己消退的,也被医生拿来动手术切除了。

所以,社会性的医疗保险,固然是给了穷人看病的基本保障,但是也会滋生很多的过度医疗。我们现在的医疗改革,从发达国家那里可以借鉴很多的经验,也有很多的教训。并非很容易的照搬即是。

在德国,我们看到的是市场原则得到基本尊重的同时,对低收入阶层的有限度补贴。而中国的困境,不仅仅是对穷人的补贴不够,更重要的是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市场机制。建立市场机制,恢复价格信号对资源的配置作用,然后再通过税收调节,给予穷人一定的帮助也许是我们需要探索的路。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