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外资办医适应中国市场还需跨越三道坎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4年09月01日    点击数:    5星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商务部近日发出通知,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新设或并购的方式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等经济发达省市设立外资独资医院。随着医疗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医院这条“鲶鱼”是否能顺利适应?有专家指出,外资医院要想进入中国的医疗服务市场,需要先过三关。也就是高昂的价格,人才的招纳,以及药品器材的使用。

医保不覆盖,价格昂贵

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表示,外资独资医院在我国医疗体系中承担的是“补充”的角色,在中国整体就医市场规模中不会太大。也有一位业界人士表示,“洋医院”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两类:在华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以及国内的高收入人群。

也就是,外资医院的定位就在于高端,其服务对象并不包括普通民众。其作用主要在于分流公立医院中的一些高端医疗客户,让公立医院更好的回归公立化。因此,外资医院并不纳入医保,一般百姓看不起“洋医生”,这里更适合有钱人看病。这一定位很可能造成门诊量不高,医疗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的结果。

人才流动受限

根据《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外籍医师在华只能从事不超过一年期限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业务活动。注册期满需要延期的,必须重新办理注册。这对医护人员的聘用将是一大考验。因此有专家猜测,很多外资企业很可能在本土高薪聘请医师。但这样一来,“洋医院”的纯粹程度很可能会受到质疑。

审批环节限制药械设备

在药械设备方面,由于国内的审批环节复杂,一些少量特效药、急用药品、器械等需要审批很久才能进入中国市场。以眼科移植用的角膜为例,其进口需要从省到市层层审批,对保存期只有几天的角膜来说,根本等不及。因此有专家建议,对经港澳台地区及国外批准,但尚未获得我国药监部门审批的少量特效药等,在审批环节要给予支持。

在社会办医中,随着我国境外资本办医政策不断放宽,近年来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越来越多。而当前中国医疗市场,最缺的是国际先进的医疗机构管理经验、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以及医学技术和先进设备等资源。因此,接受外资医院的进入,不仅是改善中国医疗环境的一个方法,同时也是学习先进医疗技术、引进先进设备的一个过程。

(环球医学编辑:余睿智 )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