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中国医生:临床研究是奢侈品,还是必需品?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4年12月24日    点击数:    5星

在我国,“SCI论文和晋升”是医生永远也绕不开的话题。对中国医生而言,临床研究到底是奢侈品,还是必需品?医生难道不应该发表SCI论文吗?实际上,SCI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出现在我国学术评价体系不完整或者说不完善,科学界及政策制定的导向有一定问题,从而导致国内科研工作者盲目追求SCI论文的数量。

中国医生在《柳叶刀》发文:有责任,但没时间搞研究

日前,同济医科大学Li Xiang等在《柳叶刀》撰文称,作为医生,承担医学研究是很必要的,因为“从事医学研究,有助于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思维”。尤其在中国,海量的各种疾病病例,无不值得弯下腰去潜心研究。而这种责任、这种贡献对于全球都很有意义。

另外,他们认为,在中国,临床医生是否应该去从事医学研究并不是争论的关键,而医生们也并非不晓得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重要的是,他们的精力、环境是否允许去做研究。

在中国,小到一个感冒,患者也会去三甲医院挤来挤去,这也并非是什么新鲜事物,作医生的也只能埋头处理云一般密集的患者,即使这种小恙本来完全可以由散布在患者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处理。如此这般,临床医生的时间和精力就被压缩得捉襟见肘,什么科学研究之类的自然也顾不过来,SCI论文也逐渐变得面目可憎。

Li Xiang认为,想缓解临床医生和临床研究以及发表SCI论文的矛盾,主要涉及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分流患者,充分发挥不同级别医院的优势,缓解三甲医院的就医压力;二是去重新设计一种评估医生晋升的科学体系。

反思“SCI崇拜”

SCI全称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一种期刊文献检索工具,集合了各学科的重要研究成果,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准的代表性工具。

由于将其作为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及科技实力指标之一,使SCI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近些年来,SCI论文在我国就是科研机构的“GDP”,已成为衡量大学、科研院所和科学工作者学术水平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尺度,拿硕博学位、评职称、申请经费、评奖、晋升乃至评选院士,几乎无不与之挂钩。国人的“SCI崇拜”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以致网上有人戏称SCI是“Stupid Chinese ldea”(愚蠢的中国想法)。学术界和社会舆论有人提出取消SCI论文作为硬指标,也有人认为不能取消,主张改进。各种意见莫衷一是,争论持续至今。

不可否认,SCI评价的引入对鼓励科研人员瞄准国际一流,促进我国科研水平有过正面的引导提升作用。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由此带来的负面后果也凸显。多而不精、引用率不高现象已经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地步。

以SCI论文数量与影响因子论英雄不是我国所特有,全球的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都存在这一现象,并由此产生了不少学术腐败。SCI商业链的形成,使部分临床医生为了写论文而工作、搞科研,脱离了实际工作需要,为了发表论文,而不是为了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做研究。

说起论文,很多医务工作者都眼泛泪光,因为医生的职称与收入都直接与论文挂钩;医生若想晋级升职,科研论文更是必须迈过去的门槛。这让想把更多心思放到治病救人的医生们饱受论文烦恼,甚至自掏腰包作假……这种“SCI论文与晋升”挂钩的“一刀切”在一定范围内造成的本末倒置现象,使笔者想起我国多年医改困局的关键所在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医改的主体并没有参加到改革中去。

实际上,SCI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出现在我国学术评价体系不完整或者说不完善,科学界及政策制定的导向有一定问题,从而导致国内科研工作者盲目追求SCI论文的数量。我国现阶段医学SCI论文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在大幅度上升,表面上看,我国医学进步很快,已经成为医学科技强国。可惜的是,我国花大量科研经费换回来的只是一些SCI论文,版权还在国外,论文发表后还要补贴大量奖金,这不是导向与评价体系出了问题,又是什么?

医生难道不应该发表SCI论文吗?

目前中国的年轻医生大都面临着巨大的论文发表压力,而发表大量没有用的所谓基础研究论文,对提高临床技能和医患交流能力并没有什么实际帮助。强调科研会大量占用临床学习时间,严重影响到临床技术的掌握和提高。

笔者认为,如果说是基层医院,临床医生显然是不需要作科研的,但是如果是一个大学的附属医院,一个国内一流的教学医院,也不要求医生作科研,那就说不过去。

美国的医学教育应该是比较进步的,临床医学学生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必须有从事科研的经历。注意,这里是指经历,没有一定要发表论文,当然如果可以发表论文就更好了。美国NIH现在倡导的转化医学正在得到包括中国等世界各国的认可,其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问题就是培养一批具有医学转化研究能力的医生。现代生物医学,特别是基础医学研究进展十分迅速,但临床转化研究仍相当迟缓,这就要求那些所谓研究型医院来承担这项任务。中国显然是一个医学大国,拥有众多临床医生和世界最大规模的患者,但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医学技术的研究水平是非常落后的。在世界医学上,中国学者地位是非常低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许多,其中大多数中国的医生科研能力不足,特别是一些已经位居高位的临床医学专家缺乏基本的科研能力已经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在这场已经进行中的强调转化医学研究的时代,降低临床医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并不适当,只能导致我们长期继续跟在别人后面学习。

当然,要求临床医生参与科研,不等于让所有的临床医生都去搞科研。强调提高科研能力并不等于把医生都驱赶到为发表论文而科研的境地,而是要以培养科研能力,提倡从事结合临床的科研项目上去。

高水平的医院就应该鼓励医生开展这样的研究,不要鼓励做那些为发表论文的科研,绝对不是简单地临床技术可以代替的,所以中国现在临床医生并不是要不要科研,而是应该做什么科研的问题。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