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肿瘤>>正文内容
肿瘤

关于乳腺癌 给年轻女性提个醒

来源:医学论坛网    时间:2015年01月29日    点击数:    5星

1月16日,年仅33岁的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离世,亿万网友纷纷表达哀思,为中国歌坛上痛失一位才华横溢的歌手备感惋惜。年轻生命的逝世,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年轻乳腺癌这一话题的关注。

据了解,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种,目前乳腺癌的病因并不明确,业界普遍认为它是由综合因素所致。然而,不少年轻女性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对乳腺癌存在认识误区。为此,小编联系到了北京天坛医院乳腺科主任王丕琳,并翻阅了其著作——《乳房保养书》。在此,仅对年轻女性中存在的部分常见乳腺癌认识误区,以及易被年轻女性忽视的与乳腺癌发病存在一定关联性的不良生活方式作一简要介绍。

认识误区

1. 乳腺癌是中老年女性的“专利”,与年轻女性无关

据王丕琳介绍,中国乳腺癌常见于40~60岁的女性,但年轻乳腺癌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她就曾收治过多位年轻乳腺癌患者,其中20多岁的女孩罹患乳腺癌的也不在少数。

2. 对乳腺增生存两种极端认识:癌症?无关紧要?

不少年轻女性在初次被告知查出患有乳腺增生时都十分恐惧,误以为自己患上了乳腺癌。对此,王丕琳解释道,乳腺增生与乳腺癌都是乳腺上皮细胞的过快增长。不同的是,乳腺增生是良性的、可控的细胞增积,而乳腺癌是恶性的不可控制的细胞快速生长,并可能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

那么,患有乳腺增生的患者是否可以对其不管不顾呢?王丕琳提醒道,被查出患有乳腺增生后一定要遵照医生的建议及时去复诊检查。因为在一些因素作用下,乳腺增生也有可能发展为肿瘤。

3. 乳腺癌是一种局部病变,切除后便安然无事

王丕琳表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癌细胞可能会进入到血液或淋巴液,继而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而到目前为止,乳腺癌仍是人类无法攻克的一种疾病,即便采取手术切除或化疗等手段,体内仍有部分癌细胞残留。而残留于体内的癌细胞何时生长,生长到何种程度,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乳腺癌治疗后的缓解期长则数十年,短则数月,这与个体免疫力等众多因素相关。”

在乳腺癌的多个转移部位中,脑转移尤为值得关注。“一旦出现脑转移,患者预后普遍不好。”王丕琳称,有关统计显示,出现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约1年。但也有一些特例,部分患者采取有效治疗手段后存活时间可达2年以上。

“脑是乳腺癌的重要转移器官,乳腺癌脑转移后的治疗极其困难,因为受颅骨空间所限,肿瘤增长将压迫颅内其他组织,进而可能导致高颅压。大脑是全身系统的指挥中枢,一旦出现高颅压,则可能导致心跳、呼吸瞬间停止。”王丕琳解释道。

不良生活方式

1. 经常熬夜加班

对于不少职场人士而言,熬夜加班已成“家常便饭”,尤其是正处于职业上升期的年轻人。但这种以健康换事业的做法并不可取。据王丕琳介绍,夜间明亮的灯光会抑制脑部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褪黑激素含量过低会刺激人体雌激素分泌增加,进而出现连锁反应,刺激乳腺细胞的增生。

2. 缺乏运动

而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移动网络的发展,均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不少年轻女性,以“忙”、“懒”为借口,常年累月不运动。然而研究显示,经常运动者较不运动者乳腺癌的发生率大幅下降。

3. 长期受不良情绪影响

不良情绪与乳腺癌的发生存在何种联系呢?据王丕琳介绍,机体长期在焦虑、紧张、孤独、恼怒、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刺激下,生理节律会发生紊乱,导致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进而导致机体内环境的失衡,免疫功能下降,使胸腺生成和释放的胸腺素减少,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对体内突变细胞的监控能力和吞噬能力下降,从而容易诱发乳腺癌。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而言,保持心胸开阔和良好情绪,对于预防乳腺癌的发生大有裨益。

4. 独身、晚婚、晚育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选择做“丁克族”,或选择晚婚、晚育。对此,王丕琳提醒道,独身、晚婚、初产年龄大(尤其是初产年龄大于35岁者),是乳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它们会使体内的雌激素增加,增加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刺激,使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增加。因此年轻女性应尽量在适当的年龄结婚、生育,并坚持至少6个月的母乳喂养,这将极大地降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防治小贴士

最后,王丕琳提醒女性朋友,对于乳腺癌不用过于恐慌,应该抱着“既重视又不紧张”的态度。

1. 学会自查、定期体检 对于20~40岁的女性,应于每月月经后一周内做一次乳房自检;每隔两年,由专业医师做一次临床检查或乳房影像学检查。

2. 增加护乳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以便在出现疾病征象时提高反应能力,这此征象包括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腺疾病征状)、乳头回缩(乳腺癌早期征象)等。

3. 早诊、早治 早期诊断和治疗乳腺癌,其转移率低,治愈率也高。

4. 坚持治疗、定期复查 乳腺癌是一种进展性的可转移疾病,长期治疗,坚持服药,把握最佳治疗时机,可争取疗效最大化,减少疾病进展可能。而定期复查则有助于及时了解治疗后缓解状况,防患于未然,即便出现不良情况时仍可及时采取诊疗措施。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