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全科医学>>正文内容
全科医学

说说高温引起的那些常见病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全科医学周刊    时间:2015年08月12日    点击数:    5星

转眼进入了“三伏天”,而今年的“三伏天”是伴随着“烧烤”到来的,入伏就迎来了历史同期少见的高温天气。高温不仅可诱发原有基础疾病发作,高温本身也可以引起公共卫生事件,直接危及生命安全。本期专题我们邀请到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王仲副院长组稿,关注高温引起疾病的防治,希望对全科医生有一些启发。

高温不仅能使人们原有的基础疾病发作,高温本身也可以引起公共卫生事件,直接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例如1995年美国芝加哥的热浪导致3300多人中暑,600多人死亡;2003年夏季法国和中国持续高温也导致数千人死亡。
       

高温之所以能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是因为其可以引起很多高温相关疾病,也会使某些原有疾病加重。高温导致的常见疾病包括热痱和中暑。其中,中暑是高热引起的一组全身反应性疾病,根据轻重和表现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类型。通常我们把重症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重症中暑可因循环功能障碍和重要脏器功能失调而危及患者生命。

热痱
       

夏季不仅炎热,而且潮湿,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各省。由于高温,人们排汗增多,尤其是好动的儿童。在排汗过多或汗腺导管有堵塞的情况下,汗液便渗入周围组织中,引起炎症反应,这就形成“热痱”,也就是居民常说的长“痱子”。汗腺导管被阻塞时,还可以导致局部细菌繁殖,使炎症反应加重。临床上,我们将热痱分成4型。
       

白痱也称“晶形粟粒疹”。汗腺管被堵塞的部位比较浅表,皮肤局部出现多个针尖至针头大的浅表性小水疱,壁极薄,容易破,疱液清,周围无红晕。患者自觉症状轻微,水泡多于1~2天内被吸收,有轻度脱屑。这种情况多见于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特别是有高热及大量出汗的人,好发于颈部及躯干部位。
       

红痱也称“红色粟粒疹”,最为常见。红痱是由于汗管堵塞发生在表皮螺旋形的汗管内。皮肤的表现多数为针帽大小的丘疹或丘疱疹,周围有轻度红晕,常成批、成片发生于躯干部位,尤其是皮肤皱褶处,例如腋窝、肘窝、女性乳房下、婴幼儿头面部及臀部等处。患者自觉有轻度烧灼感及刺痒感。
       

脓痱也称“脓疱粟粒疹”。痱子顶端有针头大小的浅表性小脓疱,主要发生于皮肤皱襞处,例如四肢屈侧和阴部等。这种脓痱在小儿头部也常见。脓疱是细菌感染所致,细菌培养常发现有非致病性球菌,褶烂处的痱子多属此型。
       

深在性痱子汗腺管堵塞部位较深,汗液滞留可造成汗管破裂,汗液外渗至周围组织。皮肤损害多数为炎症丘疹,出汗刺激后增大。如果患者有毛囊炎、痤疮、湿疹等皮肤疾病,在并发热痱时会加重皮肤的炎症反应。
       

热水肿
       

中暑可引起四肢水肿,最常出现于踝部。其原因主要是高热时外周血管扩张以及因为燥热大量饮水导致水钠储留等。虽然热水肿常发生在四肢,但并不仅限于四肢,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脑水肿、肺水肿。
       

造成内脏器官水肿的诱发因素很多,但后果却都较为严重。如果患者有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基础疾病引起的水肿,在炎热的夏季可能由于热水肿而使原有的水肿加重,或许会影响对原有疾病病情的判断。
       

热晕厥
       

中暑也可以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使患者出现意识改变,最严重的即表现为昏迷。热晕厥多见于既往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高热可以快速导致大脑和脊髓的细胞损伤,并继发脑水肿和局部点状出血、颅内压增高,由此产生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甚至引起惊厥和昏迷。此外,高热引起的热休克、代谢性酸中毒等也会加重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中暑患者体温越高,持续的时间越长,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越严重,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能纠正,甚至可以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伤和神经细胞的坏死。
       

如果患者有其他基础疾病,例如造成电解质紊乱的疾病、癫痫、脑卒中病史,则发生热晕厥时可能使脑部缺氧更加剧,昏迷程度加深,不可逆损伤发生的可能性更大。
       

热痉挛
       

中暑时常常出现肌肉疼痛,部位大多在腿部、前臂和腹部,有时伴有明显的肌肉痉挛。肌肉疼痛的原因可能与脱水、电解质丢失、肌肉疲劳有关。
       

中暑引起的横纹肌溶解也是引发疼痛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发生率为4%~8%,是比较严重的反应之一。中暑引起横纹肌溶解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细胞膜和细胞膜内结构的破坏、钠钾泵的衰竭、钙超载、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和渗透压异常等。横纹肌溶解还是脓毒症的引发机制。
       

当患者既往有慢性癌痛、疼痛高敏、容易并发电解质紊乱时,热痉挛会表现的尤为明显。
       

热衰竭
       

当高热引起大量出汗时,可导致中暑衰竭,也称热衰竭。热衰竭的症状是烦渴、虚弱、焦虑不适、头晕、昏迷、头痛、核心温度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40℃)、脉搏细数、体位性低血压、呼吸浅快。其实就是中暑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状态。
       

热衰竭会引起全身各系统的紊乱,所以如果患者既往有任何一个系统的基础病,都可能会在此基础上恶化,应给予高度重视。
       

威胁生命的热射病
       

热射病的类型热射病(heatstroke,HS)是引起死亡的主要中暑类型。热射病的表现为高热(>40℃)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可分为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heatstroke,EHS)和典型性热射病(classicalheatstroke,CHS)两种类型。前者多见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进行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年轻人,后者多见于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的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者。无论哪种类型均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
       

发病机制主要包括5个方面:①大气的湿度和温度决定热射病的发生;②预先的热应激可增强机体抵抗热射病的能力;③高热对细胞膜和细胞膜内结构的直接损伤;④全身炎症反应在热射病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⑤单胺神经递质和兴奋性氨基酸对神经元的损害。热射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表现为谵妄、嗜睡、昏迷和抽搐,可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后遗症。
       

对各个系统和内环境的影响循环系统可表现为高排低阻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可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可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同时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可表现为消化道黏膜的溃疡和出血,胆汁淤积及肝细胞坏死。对泌尿系统的影响表现为急性肾损伤(AKI),原因是肾血管过分收缩,并可出现低钙和高磷血症。对血液系统的影响表现为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同时激活,可出现凝血底物的消耗、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的增加。热射病还会引起严重的内环境紊乱,出现严重脱水、高钠血症、低钠血症、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热射病也会引起横纹肌溶解。
       

积极预防,采取综合性治疗同热衰竭一样,热射病会导致各系统的功能紊乱,所以往往会加重患者原有疾病,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热射病的发生,一旦发生需要采取包括治疗原发病在内的综合性治疗。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