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中国执业医师生存与发展2015蓝皮书解读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5年08月13日    点击数:    5星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2014年开启了中国移动医疗时代,新载体纷纷林立。仅2015年上半年,北京要收回医生编制、医生创办“体制内医生集团”……医生突破体制的新闻此起彼伏。同时,暴力伤医事件依然在不断发生。医生赖以生存的执业环境已经悄然发生着变化,机遇和挑战何在?从《中国执业医师生存与发展2015蓝皮书》中可见分晓。

中国执业医师生存与发展状况调研从医生视角,深入分析各层级医师在执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扰、转型的压力、需要的资源。此次调研受访医生以本科学历为主。参与调研执业医师所在医疗机构级别分布情况:三级医院1083人(占总数54.07%),二级医院761人(37.99%),一级及其他医疗机构159人(7.94%)。

问卷搜集数据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综合分析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中国执业医师目前面临巨大执业压力

调研数据显示,超九成医生一致认为:医疗属于高风险行业,医生属于高风险群体。医生显示出对当前医疗制度法规、仲裁机制的低信任度和低期望值。如何使中国的执业医师有尊严、有安全感、有信心,有保障,以及如何重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改面临的最大挑战!

建议: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在出台相应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与推进第三方调解、法律手段、医疗责任保险等措施,使制度成为医生职业的可靠保障!

2.中国医师对医术的关注远高于对患者的关注

本次调研反映出医生不断提高执业能力的意愿。医生在执业过程中关注自身能力的提高以及执业行为的合规性,注重为患者提供符合病情的诊疗方案,但是在执业过程中主动参与多学科合作、主动获取第二诊疗意见者所占比例较低。

医师是诊疗方案的主要决策者,同时也是医疗服务的推动者与医疗关系的缔造者,医师真正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医疗服务,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必要的尊重与关注,才能在“救死扶伤”的同时获得患者的口碑和社会的尊重。

3.“重科研、轻患者”是医生职业发展的一道屏障

本次调研相关数据反映出各层级医师普遍关注“科研水平及科研成果”,而对树立医生形象、管理患者口碑则表现出较低热情。借鉴国外知名医疗机构成功经验,医生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同时,通过管理患者口碑使医院拥有良好的声誉,进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医院技术水平才会持续提升。由此可见“医生技术”、“医疗服务”、“患者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4.“互联网+”时代医生的角色定位

每一次新的技术潮流,都会引发传统行业颠覆性的变革。由于互联网能有效克服医疗资源分布的长尾效应,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解决患者与医生之间信息不对称难题,从而降低隐形成本。麦肯锡研究报告指出,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应用,每年将为中国节约1100~6100亿健康费用支出。

透过本次调研数据可以看到,医师对于目前移动医疗产品的价值认定和功能需求与医生职称有着密切联系。医师认为互联网医疗的核心价值是“在线医患沟通平台”,医生提供问诊可分流医疗机构门诊并建立医患沟通的新渠道,及时沟通又能够满足患者反馈治疗效果并得到更多支持,移动医疗产品服务都可能围绕着这一核心需求而不断完善。

对于以上调研结果,您是否认同呢?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