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看病难?从“李冰冰事件”看中国医疗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5年12月23日    点击数:    5星

最近,演员李冰冰海外“看病难”的经历引起网友热议。消息披露后,不少网友感叹,原来国内的看病难和看病贵是个“伪命题”。那么,国内看病到底难不难,贵不贵?“看病难、看病贵”的症结在哪?

半个多月前,演员李冰冰在澳洲看病的经历在国内传的沸沸扬扬,这条微博发布后,李冰冰想不上医媒体的头条都难。此事之所以广受关注,一方面是她的明星效应,另一方面是她的亲身经历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国外医院的技术高、服务好,国内医院的技术差、服务也差。而对我国的医务界而言,李冰冰简直就是上天派来拯救的天使。她以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还是在国内看病温暖。

至于在国外是否看病贵,李冰冰没有说,但另一个明星说了。孙杨曾发微博称:“在澳洲看个病太狠了,化验个血常规就578澳元。”578澳元约合2829元人民币,让孙杨都心疼不已。

不过,如果由此认为,国内的看病难和看病贵是“伪命题”,也同样犯了简单化、片面化的毛病。不少人仍然选择漂洋过海出国看病,一些海外医疗机构也大举开发中国市场,原因正在于,国内医疗市场“硬件”不够硬、“软件”不够软。医疗硬件差距容易弥补,从国外引进和购买先进的设备就可以,但“软件”差距在短期内很难缩小。

事实上,无论是“一床难求”,还是“一号难求”,“看病难”本质上都是优质医生资源的短缺。最近,由于医生短缺,广东一家医院儿科停诊。许多医院也已经限制儿科急诊服务时间。生命何所系、健康何所托,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前夕,国内首家互联网医院上线运行,试图为传统医疗服务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带来福音。然而也要看到,一味的设备依赖、过度的技术迷信,并不能解决优质卫生资源的短缺。再先进的技术,再优化的服务流程,诊疗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医生,没有足够优秀医生的支撑,一切都是浮云!

至于看病贵与不贵,看怎么说。国外(包括中国的香港、台湾)的医疗收费非常高,但人家的社会保障更好,无论看病花多少钱全部由医保承担,患者几乎不承担费用,你说是贵还是不贵。在国内,虽然享受了医保,但个人要承担相当一部分费用,而且许多项目医保索性不承担,你说是贵还是不贵。和国外比,我们的医疗收费很低,但患者个人的花费很多,本来应该由社会保障承担的费用,却要患者自己承担。中国患者的看病贵,不是因为医疗收费高,而是因为社会保障不到位。

从实践来看,我国新医改实施7年来,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实施。随着医改步入深水区,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不断暴露。医疗服务价格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医生劳动价值长期得不到体现,大多数医生超负荷工作,英年早逝的并不罕见。用全世界3%的医疗资源,解决了世界上1/5人口的医疗问题,中国医疗奇迹的背后,难掩不可持续的焦虑。要让马儿跑,也要让马儿吃草,医生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也需要一份体面的阳光收入。

回到看病话题。我们既不要把老百姓的看病,想得那么难那么贵,也需要清醒认识到,它是一个难啃的改革“硬骨头”。只有客观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才能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从而加大医改力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