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葛均波院士谈医学研究:忘掉辉煌 保持好奇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6年12月09日    点击数:    5星

近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术会议(TCT2016)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心血管介入专家共同观看了两场由中国医生进行的CTO-PCI心脏介入手术的转播,视频中手术的带头人是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在具有鲜明的学院派气息的葛均波看来,行医最高境界是什么?面对问题,他是不求甚解,还是不辍钻研呢?

过人之处

葛均波在介入性心脏病学及血管内超声领域中作出的贡献受到国际学者的高度评价。多年来,国际上对冠心病介入再狭窄机理方面存在着争议,葛均波通过研究发现是斑块的增生而不是血管的挛缩是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主要原因,有关的论文也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

葛均波讲带山东口音的普通话,并能讲流利的英语和德语。他说话十分温和谦逊,时而引经据典,显得更为儒雅,但其内心却有一股子侠气。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葛院士酷爱武侠小说,自称“金庸的小说我几乎都能背下来”。他最欣赏的是乔峰;微信签名是“东方不败”;他所追求的行医最高境界,就是武侠小说中所说的“心中有剑,手中无剑”。

葛均波常常会提出看似简单却又犀利的问题。在美国听一位教授讲课时,他就突然问边上的中国同事胡凯:“为什么我们总是抽静脉血而不是动脉血,说的却是动脉粥样硬化,那么为什么没有静脉粥样硬化呢?”

对于这样看似简单幼稚的问题,很多人可能觉得是一个玩笑,一笑而过了。但葛均波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真的会为此而开展一项长期实验。

实验室人员把两组兔子进行了动脉和静脉不同的移植方案:有的是动静脉在组内互换移植,有的是动静脉进行跨组移植。实验发现,只要是动静脉互换了,吃鸡蛋黄拌猪油的兔子的动脉血管比较厚,会慢慢扩大,变成静脉,静脉又会慢慢变成了动脉,然后发生斑块形成。

这个实验让葛均波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本来不会形成斑块的,为什么把动静脉互换之后就形成了?”他经过一番苦思冥想,认为其中一定有它的道理,于是最近他写了一篇假设,并在不断地完善。葛均波说,“我还没找到问题的钥匙,但是我觉得最起码找到了锁在哪个地方。”

对科学的追求孜孜不倦、永不满足是葛均波最大的特点,也是激励他不断创新的源泉。“我觉得作为一个好的科学家,除了抢救病人,非常重要的是我们目前还有不满足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葛均波说,“只要我觉得哪里想不通,哪里就一定有它的道理在。创新可能不局限于某一个方面,对现在的生命科学不满足,我想就可以创新。”

医药研发 从模仿到原创

尽管身学院派气息浓厚,但葛均波同时也非常开放,善于与企业和产业界的人共同探讨问题。他坦言,中国的医药研发水平和国外差距仍然很大,他认为企业要承担大部分责任。

“我们现在研制一个药差不多前后要十年,而且每个药平均花费大约10亿美元。我们政府还没有这么多财力去投入,所以中国现在的药大部分是仿制药。”葛均波说,“这原则上不是政府的事情,是企业的事情。我们中国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有这么大的实力,像国际一些知名药企这么有实力,而且你投下去以后,100个药做了100个化合物,可能成功的药只有三五个,大部分是没效的。但奇怪的是我们做出来的实验全都是好结果,这是不符合规律的。所以国家药监部门应该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审核我们的部分实验结果。”

葛均波一直在鼓励中国的医生自发地进行原始创新,自己也不断地身体力行。今年,他完成了由他自创的全球首例肾动脉冷冻球囊消融术。如果这种方法真的有效,对人类将会是巨大的贡献。此外,葛均波和学生们研制成功“可降解涂层冠脉药物支架”,降低了进口支架原来可能发生的支架血栓率,极大提高了支架的安全性。国产化也大大降低了支架价格,并取得了优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新型可降解涂层冠脉支架”上市以来,为患者节省数十亿元医疗费,而且提升了中国冠脉支架研发生产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葛均波去年发起了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的项目,也是希望通过一些走在创新前沿的人,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年轻医生传递创新理念,帮助他们激发活力,鼓励他们去创新。他强调创新的想法应该来自于医生,然后通过转化回过头来再去进行临床验证。

“国家发展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发现开始我们是把人家的东西简单地学过来,我们第一代出国的人那时候没有任何目的,只是出去看看人家做什么东西、见识一下国外的理念。后来我们会去学人家的技术,再接下来我们会学人家技术背后的创新。”葛均波表示,“我们国家这么多年,器械也好、药物也好,其实多数是模仿,可以称之为模仿创新。模仿创新的下一个阶段,就是在人家的基础上把这个东西制造出来并做出优化,也就是融合创新。随着中国的发展,如何真正地去引导世界,我觉得应该是创新的发展。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如果不创新,就会很被动。如果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实现民族创新,一定要让年轻的一代具备创新的理念。”

保持纯洁和好奇心

中山医院的心血管病大楼,同时也是上海心血管病研究所的总部,葛均波担任该所所长。他同时还是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首席科学家。身兼数职的葛均波平时除了参加各种会议之外,还坚持每周两天做手术。他认为这是让自己保持纯洁和好奇心的方法。

“首先我热爱这个行业,第二,我在想哪怕我做不了大事业,也希望能成为工匠,通过一些小的创新,把这些技巧传递给自己的学生和团队。而且在创新的过程中,还能让我不断探索和思考,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善于发现不足,努力去改进。”葛均波认为,时刻保持天真和好奇心是自己一直非常珍视的品质。

在葛均波的办公室里,有一个足有一人高的炮弹。葛均波说,他原来是军队预备役大校。军人的职责是保卫祖国,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葛均波这两者都做到了,但是他仍然感受到肩上时刻背负的社会责任。“我认为过去做了什么都不重要,我总是尽量把自己原来的那些辉煌忘掉,轻装上阵。”

葛均波曾在德国过着安逸富足的生活,却执意回国行医救助同胞。在36岁那年,年纪轻轻的他就被评为世界500名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之一。数十年来,他一直坚持每天早上4点钟就起床,这样就可以保证每天能心无旁骛地专心学习3到4个小时。葛均波无愧“中国心血管界掌门人”的称号。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

医生们,拯救患者或许需要从拯救我们自己开始。为了您的患者,也为了我们明天更美好的医疗秩序,请拿起笔把您的心声告诉医改、告诉患者、告诉社会……投稿邮箱:edoc@g-medon.com环球医学编辑将选择被本栏目采纳的稿件及时与您联系。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