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临床用药>> 肿瘤>>正文内容
肿瘤

探索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有效性的预测因子任重而道远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7年01月23日    点击数:    5星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2016年11月,发表在《Ann Oncol》的一项综述考察了NSCLC化疗有效性的预测因子。

背景:几十年来,传统的细胞毒性化疗(CCC)是NSCLC治疗的主力,也一直是治疗的关键。与平行于药物开发阶段(“同伴的生物标志物”)业界追寻和开发的具有很多预测活性的生物标记物的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不同,作为NSCLC主要治疗手段的CCC并没有患者导向的生物标志物,来提供私人订制的治疗。

材料和方法:研究人员评价了涉及到评价CCC用于NSCLC(如铂类药物、抗代谢药物、拓扑易购酶抑制剂和纺锤体毒物)的潜在预测性生物标记物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描述生物标记物评价方法、分析效力和有力性,并对每个生物标记物提出质疑。

结果:预测铂、吉西他滨和培美曲塞疗效的最有效的生物标记物分别是ERCC1、RRM1和TS。其他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包括预测吉西他滨的hENT1、预测纺锤体毒物的3级β-微管蛋白、预测依托泊苷适用性的TOP2A表达和CEP17复制(大部分研究涉及预测蒽环类药物疗效)。然而,至今没有一个生物标记物得到恰当设计和有力随机试验的证实,目前也没有一个生物标记物已经做好应用于日常临床实践的准备。

结论:研究发现,寻找能够预测CCC的生物标记物极具挑战性。大量的生物标记物在临床前或临床的模式下被评估,但没有一个准备应用于临床。鉴于CCC治疗的抵抗性和敏感性的机制大多都是多因素的,一种组合的方法或许算作相对有效,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英文链接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7502726

(选题审校:韩茹 编辑:吴星)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大量的科研资源都放在对各类biomarker的寻找和验证上。预测药物疗效的biomarker如果真正合理,那么无疑对药物开发也有一定的意义。)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