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病例解读>> 呼吸>>正文内容
呼吸

反复咳嗽、喘息30余年,竟是这种罕见良性肿瘤惹的祸

来源:    时间:2017年04月11日    点击数:    5星

一、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71岁,因“反复咳嗽、喘息30余年,再发加重2个月”于2005年5月27日收入院。患者30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咳嗽、喘息,咳少许白色黏痰,无明显胸闷、胸痛、气促等症状,季节变化时或受凉后上述症状加重,未予重视。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支气管哮喘”,予以“沙丁胺醇”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患者一直未接受正规治疗,咳嗽、喘息症状逐渐加重,近2年渐出现活动后气促。2个月前患者因受凉后出现上述症状加重,气促明显,遂至当地医院就诊,行CT示“右上叶病变考虑炎性可能性大”,予抗感染、解痉平喘治疗,疗效欠佳,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

入院体检

T37﹒0℃,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气管居中,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满布哮鸣音,右上肺少许湿啰音。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均(-)。X线胸片示右上肺阻塞性肺不张,建议CT检查;胸部CT(图40‐1)示右上肺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

图40‐1 肺CT(2005‐05‐16)

二、诊治经过

入院后经抗感染、积极充分解痉平喘治疗后,患者咳嗽喘息症状明显好转,因肺部CT考虑右上肺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于2005年5月20日行支气管镜检查,镜下发现右上叶支气管开口处一圆形新生物完全阻塞右上叶,表面光滑,有包膜包裹,钳夹取活检后见黄色脂肪样物质膨出。病理切片示:黏膜慢性炎症,纤维脂肪组织增生。后经支气管镜介入高频电切治疗治愈。

三、最后诊断

支气管脂肪瘤。

四、述评

支气管内脂肪瘤是一种发生率较低的良性肿瘤,占所有肺肿瘤的0.1%~0.5%,多发生于大气道和中年男性,肥胖和吸烟是其高危因素。支气管内脂肪瘤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在短期时间内不会完全堵塞所在的支气管管腔,故早期临床症状和体征不明显,可有咳嗽、活动后气喘,以哮喘为主症表现,但无临床特异性。随着脂肪瘤的生长,支气管腔被堵塞症状逐渐明显,形成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堵塞支气管腔,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支气管内脂肪瘤X线胸片检查无特异性X线征象,因为脂肪瘤X线密度低,X线胸片难以观察到支气管腔内的病变,而脂肪瘤的远端因通气或引流不畅,易发生肺气肿、肺不张、肺部感染的X线表现而误诊。该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胸片检查发现右上肺阻塞性肺炎表现,曾误诊为阻塞性肺炎。CT和磁共振(MRI)可显示支气管内均质性肿块和阻塞征象,肿物密度与脂肪组织相同,CT值介于40~120HU,以区别于其他软组织,可以通过测定CT值确诊,诊断阳性率高于支气管镜。脂肪组织为负值,支气管内其他肿物和空气在同一层面时出现容积效应,也可表现为负值,建议在肿物位置薄层扫描以避免上述因素影响;另外常规的窗宽窗位下脂肪组织显影不明显而容易漏诊,应变化窗宽窗位结合支气管镜下肿物位置来显示肿物并选择测定CT值的层面和位置。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直接发现肿物的位置,但因脂肪瘤起源于黏膜下间质,瘤体表面往往被覆有支气管黏膜纤毛柱状上皮,活检阳性率低,仅1/3通过支气管镜活检确诊,与一般中央型肺癌不同(可以确诊为肺癌,或者为坏死组织)。该患者咳嗽、喘息,经抗感染治疗无效,影像学显示右上肺占位性病变,结合支气管镜及镜下活检结果诊断支气管脂肪瘤诊断明确。经支气管镜介入局部治疗可治愈。

临床小贴士

1﹒支气管脂肪瘤是来源于气管和支气管壁的非常罕见的肿瘤,临床表现和X线胸片无特异性,CT和磁共振(MRI)可显示支气管内均质性肿块和阻塞征象,可以通过测定CT值确诊。

2﹒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直接发现肿物的位置,但因脂肪瘤起源于黏膜下间质,瘤体表面往往被覆有支气管黏膜纤毛柱状上皮,活检阳性率低,仅1/3通过支气管镜活检确诊。

3﹒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效果满意。

(欧阳若芸 纵单单)

参考文献

1﹒Cao D,Sun Y,Yang S﹒Endobronchial lipoma:an unusual cause of bronchial obstruction﹒Case Report Med,2011,2011:939808﹒

2﹒欧阳若芸,陈平.支气管脂肪瘤2例临床分析.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31(4):445‐446.

来源:《呼吸系统疑难病例解析》
作者:陈平 诸兰艳
参编:康乃馨 杨敏 陈平 诸兰艳 康乃馨
页码:140-142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