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临床用药>> 心血管>>正文内容
心血管

多学科讨论:可怕!这么高比例的中国成年人有颈动脉斑块

来源:    时间:2017年05月10日    点击数:    5星

过去几十年,尽管中国人的寿命大幅增长,但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也在增在。研究中国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流行病学对未来了解心血管疾病风险意义重大。2017年4月,发表在《Eur J Prev Cardiol》的一项研究显示,大约三分之一的中国成年人有颈动脉斑块。同欧洲人群相比,中国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率随年龄增加更快。请看本期多学科讨论组临床药师各抒己见为您梳理本文看点——

背景:基于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测研究对未来了解心血管疾病风险是有益的。

设计: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24822名中国成年人和来自英国生物数据库2579名欧洲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横断面研究。

方法: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中检测常见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平均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的存在。对比中国人(平均年龄59岁)和欧洲人(平均年龄62岁)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

结果:总体上,中国人的平均cIMT是0.70 mm(SD 0.16),并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厚,每10年增厚0.08 mm(SE 0.008)。大约31%的中国人有颈动脉斑块,且发病率根据年龄(10倍,40~49岁时6%,70~89岁时63%)和地区(4倍,范围,14%~57%)有差异。校正年龄、性别和地区后,吸烟者的斑块发病率高于不吸烟者(36% vs 28%),收缩压≥160 mmHg的是收缩压<120 mmHg的两倍(44% vs 22%)。中国和欧洲年轻人群的平均cIMT相似,但在中国人群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更快(p=0.002)。

结论:大约三分之一的中国成年人有颈动脉斑块。同欧洲人群相比,中国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率随年龄增加更快,这意味在中国需要更多强化策略预防心血管疾病。

多学科讨论纪实:

1、与英国生物数据库(UKB)人群和西方人群相比,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人群中观察到较高的年龄特异性平均cIMT值,可能反映了中国人群CVD风险因素未治疗的比例较高。

2、与既往西方人群的报道一致,斑块负荷与cIMT只是中度相关。来自西方人群的证据表明,斑块数目和斑块厚度与cIMT相比为卒中和IHD更强的预测因子。未来的研究需比较cIMT和斑块对于这一人群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的预测值。

3、与以前的报道相一致,研究间cIMT值的异质性可能反映了已经确定的风险因素的差别。目前另外的局限性为没有“脆弱”斑块特征的数据。

原文链接:Eur J Prev Cardiol. 2017 Apr;24(6):647-656.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8128654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