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肿瘤医生马飞的“幸福”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7年07月20日    点击数:    5星

肿瘤,一个可怕的词语,于患者于医生均是如此。在肿瘤科医生马飞看来,诸多肿瘤病人需要长期治疗、终身治疗。而面对当前为数不多且价格昂贵的靶向药物和随时可能出现的抗药性,医生要承担诸多人生不幸的秘密,一面承担,一面竭尽所能告诉患者:人生于世,生是喜乐,疾痛难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主任所在的肿瘤内科2号诊室接诊的大都是肿瘤危重症、术后病人,且大多数病人行动不便,很多时候都是家属代为描述病情,更是加大了医生的诊治难度。这一时期的病人病情复杂,马飞为分析当前症状,需要询问病情,翻看以往病例,观看各种检验报告,给出治疗用药建议。

而当问诊快结束时,马飞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多“加几个如果”:如果刚才给出的治疗方案或检测结果出现其他情况,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这样,患者经过一次门诊既解决了当下的病症,又对疾病未来不可预知的走向有了心理准备,增强了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

马飞的另一个特点是“加号”。按照医院规定,每次专家门诊限挂15个号,但经常会有走投无路的病人来寻求帮助,马飞总是无法抵抗那一双双求助的眼神,允许自己为他们加了一个又一个号。对于医生来说,加号就等于加班。马飞经常在距离快下班的时候,还有十几个号没有看完,而这个数字本应是马飞一天的门诊量。

为争取更多时间看病,马飞常常顾不上喝水、吃饭、去洗手间。但很多时候,马飞却说作为肿瘤科医生感到幸福。他曾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门诊曾来过一位请求加号的母亲,因疼痛不能直立行走而拄着一根捡来的树枝当拐杖,她是低保户、单亲家庭,还要照顾快要高考的儿子,她一直隐瞒病情,直到实在坚持不住,担心无法活着陪儿子参加完高考,才抱着一线希望求助于我。我通过争取基金会的慈善捐助,缓解了她的经济压力;通过适当的治疗措施,让她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也扔掉了拐杖;通过从病友处募集到的假发,给她带来内心的温暖和外在的美丽……当这位母亲带着考上大学的儿子来医院看望我的时候,作为肿瘤科医生,我感到幸福。

病友往往更能体会彼此的心情,也更懂对方的需要。一次查房中,马飞意外发现一位患者的陪床竟然是以前他的一位患者。这一发现让他对病友间的互助很有感触。在日后开展肿瘤预防与科普宣教工作中,马飞在医院率先发起单病种病友组织——乳腺癌病友会。后来,马飞又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并成立乳腺癌病友会联盟,邀请各领域专家开展科普讲座。他还邀请专业声乐老师长期指导病友合唱团,邀请肿瘤康复者去帮助开导新病友……

临床的努力让马飞收获诸多赞誉,但他深知个人的力量有限,而科研成果能惠及或挽救无数生命。于是,在临床诊疗的同时,马飞和他的同事不懈地开展科学研究。十余年来,他们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科研任务,搭建了国内外多中心临床研究平台,优化了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方案,促使10余种新药在中国上市,3项专利技术获得国家授权指导精准医疗,8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嘉奖,研究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

当晚期病人平均生存时间延长了一年以上时,作为肿瘤科医生,马飞说他感到幸福。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