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白岩松谈医德:那些年感动人心的故事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7年09月19日    点击数:    5星

“医德”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常常出现在医学教授或卫生部领导的讲话中。作为卫生部的健康宣传员,前央视名嘴白岩松又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让我们回顾一下他在2017中国整合医学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上的精彩演讲,跟随他重温“医学与医德”的永恒主题。

在中国只有两个职业是突出强调“德”的,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除去这两个,其他的用职业道德就能笼统地囊括,这是为什么?因为师者,教其思;医者,治其身。医生不但要治疗肉体,有时还承担从精神上抚慰患者的职责,肉体治疗相对好评估,但是这个精神抚慰如何做呢?“德”字就是关键。

对于什么是“医德”?白岩松没有长篇大论的堆砌理论,而是用几个生动的小故事向听众娓娓道来:

不计得失 考场救人

接近100年前,协和的招生人数还很少,其中一个考场在上海。考生中有一个千里迢迢为了梦想而来的女孩,就在考最后一科英文的时候,考场里面的一个女生晕倒了,这个女孩为了救助晕倒的考生,放下只草草答了几笔的试卷,待到救助完,考试也已经结束了。这个女孩没有任何怨言,“不行就明年再考”,她带着这个想法默默离开了考场。没有想到的是,监考老师把整个过程告诉了协和招考的负责人,他们调看了这个女孩前几科的成绩,最后决定招她,因为她拥有当一个好医生最重要的素养——“德”。后来不负众望,这个女孩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医学家,奠定了中国妇产科学的基础,这个福建女孩就是林巧稚。

“叶酸之母”严仁英生前曾讲过林大夫的一个细节。她说林大夫查房前,产科病房充斥着哀嚎,整个气氛都是不安、焦躁的,但是林大夫来了之后,一边治疗一边跟患者聊天,突然一瞬间,她感觉病房呈现出极其温暖的安宁。这就有超越技能的,需要现在的医生们思考的东西。

感动中国 细致暖医

再比如说,有一个大夫叫华益慰,是2006年感动中国的获得者,他的事迹中最打动人心的不是高超的医术,而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从他当医生开始,每天早上查房前,他都会先把听诊器放在自己的肚子上焐热,才进病房,他一辈子没让一位患者被听诊器凉到。

安抚家属 继续抢救

武警总医院的急诊中心主任王立祥曾经给我讲了他的一件事:有一次,一个孩子因为紧急情况送到了他们急救中心,王立祥刚要开始救时发现孩子已经救不过来了,但是孩子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全都跪在病房外号啕痛哭,王立祥觉得如果立即就告诉他们孩子没得救了,他们可能接受不了这个结果。为了给孩子的亲属一个缓冲的时间,他又给这个孩子做了一个多小时的救治,当然这些尝试已经不会有任何效果了,但是在这一个多小时里,很多大夫在外面安抚孩子的亲属,给他们做思想工作,一个多小时之后才告诉他们孩子救不活的结果。

这三个故事都与医学技能和治疗本身无关,但是谁能说这不是一个更大的治疗呢?这就要回到医德上了。医生是界于普通人和圣人之间的一个职业:一方面,每一个医生都是普通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委屈和苦恼,有自己的挣扎和抱怨;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工作是面对别人的生老病死,就天然的被赋予了更多神圣的东西。

现在的医生常常感到自己很委屈,明明是在做伟大的事情,为什么有时还会遭受人们的辱骂?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第一,人们对你的依赖大、期待高,抱怨自然就多。一般来说,坏感度最高的都是人们需求最旺的。相反,和人们日常没有什么关系的,好感度反而越高,这是因为反正无关痛痒,那就给个赞吧。仅2015年,中国的门诊人次就高达77亿,想想看这77亿人次的过程当中能不出问题吗?

其实,不光在国内,国外的医患关系也经历着很多考验。美国每家医院外面都有律师递小广告给患者,“有事找我,我来给你赢医生”,这说明在国外医患官司还是占很大比例的。

第二,除了更多的期待,还有现在人们盲目的认为“医学无所不能”。过去,如果得了病或者病没治好死了,这是天意;现在人们身体出了问题就不再怨天、怨命,而是怨医生。事实上,人类到目前为止对许多疾病还是束手无策。期待过大,希望渺茫的反差使医患间的冲突变得更明显。

另外,各位医生不应过分崇拜大数据统计,因为医生的挑战是动态的,大数据永远不解决个体问题,因此不管拥有了多伟大的数据或者治过多少病人,新来的患者永远都是全新的。钟南山院士跟王辰院士跨境为一个特殊的患者做会诊,最后大家艰难的拿出一致的意见,你看哪一个个体能用大数据来解决?诊治不能一概而论,每个患者都有需要重新考量的特殊情况。

关于医德的问题,白岩松最后讲了关于他父亲的故事。1974年,他们一家还住在中苏边境一个很小的城市。他的父亲总咯血,当时他在天津出差,母亲要他抽空赶紧去医院看病,结果医生一检查发现是癌症。但是他不好当面和患者说,就说不行你必须要住院,但是他父亲晚上坐火车回家,执意要走。医生劝说半天,见患者态度坚决就要去找主任来劝一劝,结果白岩松的父亲一看医生去找主任了,撒腿就溜了。

晚上在天津火车站候车室里正在候车,突然大喇叭里广播找他父亲,原来是下午见到的那个医生不放心患者,带着救护车来把他送到医院。虽然两年后,白岩松的父亲还是去世了,但这个医生负责任的举动还是感动着这个家庭。

医德与治疗结果无关,它重在过程、扎根在细节,能带给患者冰冷的医疗外一丝丝感动和温暖。

 

(环球医学编辑:石 岩)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