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看政协委员霍勇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8年03月14日    点击数:    5星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整确切的临床医生的培养体系,现在到了正本清源,研究如何从顶层设计培养合格临床医生的时候了。霍勇还表示,要完善专培医生的各种配套措施与待遇。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再增加2~4年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回忆起自己刚进医院时的经历,霍勇提到,自己与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一样,高校毕业之后,就立刻就穿上白大褂,在医院中为患者治疗疾病。尽管这样的方式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人们并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对,但是一个优秀的临床医生绝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出来的,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特别是医学这一方面,实践比理论更重要,不能纸上谈兵。

20年来,中国临床医师培训制度几经变迁,从1993年卫生部发布《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正式在全国推广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到2006年《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发布,正式确立“3+X”专科医师培养模式。2008年卫生部启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项目”,正式启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的培训与准入体系,目前已有230个介入诊疗基地。2012年卫计委组织第一次心血管专科医师考试,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8部门发布《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5〕97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确立“5+3+X”专科医师培养模式。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心血管内科、呼吸科、神经外科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我国心内科专科医师培训体系建设正式启动,由中国医师协会实施,与住培对接。

与住陪的强制性不同,专培为行业主导政府支持的非强制性培训,目前仅在专科试点。希望通过行业自我管理下的严格培训流程,健全住培(执业)和专培(专科)临床医师培养,通过以专科医师为核心的专业发展,消除不同区域疾病诊疗差异。

以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和神经外科为代表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于2017年展开,第一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将于2020年完毕。

根据《指导意见》,培训合格者将在学位授予、自由执业、职称晋升享有优惠政策。完成专培并通过结业考核者,可申请授予相应的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对此,霍勇建议,由教育部牵头,卫计委、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等相关部委和部门共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部委之间围绕专科医师培训的沟通机制,协调机制,以及整体工作推动机制,从而确定目标、明确责任,细化任务,保证落地,切实地落实学位衔接工作的进行和举措的实施。例如:《指导意见》指出完成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通过结业考核者,在符合国家学位授予要求前提下,可申请授予相应的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应明确国家学位授予要求的具体内容,了解何种情况下,完成培训并通过考核者能够顺利拿到相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除此之外,霍勇还建议,建立适用于各学科的临床学位授予标准和流程。“医学教育培训应是‘毕业教育+毕业后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医生才是合格的。”霍勇说,很多医生通过学习拿到了博士学位,但应意识到的问题是,博士和会给患者看病是两回事。

霍勇认为,医生不应为了得到学位而专门上学,而是医生培养好之后自然就能拿到博士学位,因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才是核心。

如何提升年前医师进行专培的积极性也是霍勇关注的重点。霍勇表示,制度的制定完成度与首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进度匹配、保证首批专科培训合格者顺利获得临床博士学位至关重要。

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即可独立从事工作,不再需要继续教育。若强制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到临床上进行住院医师规培与专培,保证这些医学生的基本生活保障、提高待遇,保证住陪与专陪的规范性和高效性是很重要的,而不是像一些医院将住陪与专培医生当作免费劳动力。在小编看来,保证这些医生经过几年的培训,确实可以在技术与专业方面有所提高,还有未来待遇确实不错的前提下,才是真正实现了住陪与专培的价值所在。

 

(环球医学编辑:徐钰琦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