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外国移植专家要让女儿拜师中国医生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8年03月27日    点击数:    5星

近日,比利时专家简•赖若特受中国工程院院士、肝移植权威专家郑树森的邀请到中国参加手术,他表示一定要带女儿来中国“镀金”,让女儿到中国当一年医生。简•赖若特为何对中国医疗如此“倾心”呢?

今年50多岁的简•赖若特是世界著名肝移植专家。像郑树森一样,他的头衔也很多,比如美国外科学院院士、欧洲移植外科学会副主席、国际肝脏移植协会主席等等。在最近几年里,简•赖若特每年都会到中国工作一个月。

在简•赖若特眼里,中国医生有着超人般的精力和体力,“最近一个月里,我和郑树森院士做了21台手术,而我在欧洲一个月最多也就做四五台手术。”简•赖若特说,来中国之前,他就开始加强锻炼,就是为了适应中国的工作节奏,现在他每晚去健身房锻炼。

在欧洲,简•赖若特工作量一般能让他下午5点钟就下班回家了,但在中国,他和黄皮肤、黑头发的同行们一起要习惯往往做到深夜的手术。他还开玩笑地说:“中国的医生都不用睡觉吗?”

让简•赖若特最赞赏的就是中国医疗的“一站式”服务了。“在欧美医院,病人从住院到手术,再到出院,也许要面对七八个医生。”简•赖若特说,手术中,主刀医生、麻醉医生是一批人,第二天查房的医生又是一批人。

而在中国,手术往往是以“多学科团队”的形式进行的,团队中的医生互相配合,手术后的查房、后续治疗,也是由同一拨医生完成,处理情况就好得多。相比于中国的医生,欧美医生对病人的熟悉程度要差多了。

作为欧洲移植外科学会副主席,简•赖若特自然也很关注中国的器官移植工作进展。他说:“在欧美,器官捐献的大多数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很大一部分还是因心梗、脑梗等疾病去世才捐赠的。而在中国,器官捐献的数量不仅在逐年提高,年轻捐献者的比例也远高于欧洲,这对患者挽救生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是很重要的。”在这一点上,简•赖若特也很欣赏中国人的捐献精神。

看到中国医生高效率、高强度的工作和“一站式”的管理理念,简•赖若特表示,他一定要让女儿来中国学习一年,“在欧洲,手术数量实在比中国少太多了。我希望她能到中国当一年医生,这样手术技术一会大有提高。”

简•赖若特之所以如此喜欢中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有一个工作上的最佳拍档——郑树森,对这位伙伴,他也做出了极高的评价。

“郑树森是一位非常安静的人。”简•赖若特用了“quite”这个词,他在手术台上十分冷静沉着。只要一站上手术台,就是全神贯注、全力以赴的神态。他的技术非常娴熟,和他做手术配合起来手术十分流畅,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除此之外,简•赖若特的“quite”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平和。

据了解,郑树森是是我国著名的器官移植、多器官联合移植及肝胆胰外科专家,领导着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提供全方位医疗诊治服务的肝胆胰外科中心以及我国器官移植和肝胆胰外科学科发展。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器官移植学会主任委员、肝移植学组组长、中华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去年担任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环球医学编辑:徐钰琦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