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临床用药>> 肿瘤>>正文内容
肿瘤

面对“癌中之王” NSAID能否将其拒之千里之外?

来源:    时间:2018年04月19日    点击数:    5星

令人闻风丧胆的“癌中之王”当属胰腺癌,其可怕之处在于较差的预后和较高的死亡率。目前,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大多数晚期患者并不适用这一方式。 因此,化学预防和早期检测对于降低胰腺癌死亡率非常重要,特别是对糖尿病新发患者等高危人群来说。

据悉,阿司匹林和/或非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NSAID)的使用会降低多种癌症风险,但胰腺癌风险是否也会降低仍然未知。为了寻找答案,美国科学家进行了两项大型队列研究,考察了定期使用阿司匹林或非阿司匹林NSAID与胰腺癌风险的相关性,并将研究结果发表于2018年4月的《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

研究人员使用多变量调整Cox成比例风险回归评估了护士健康研究和卫生专业人员随访研究中141940例参与者的阿司匹林和非阿司匹林NSAID的使用及胰腺癌风险。研究人员将几个暴露分类添加到模型中,从而区分NSAID暴露和癌症发生之间的时间窗。

研究人员还使用条件逻辑回归对来3个前瞻性队列的参与者进行了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评估了396例胰腺癌病例和784例配对的无胰腺癌个体(对照)诊断前的血浆水杨酸(阿司匹林的主要代谢产物)水平。

在该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在420万人年期间1122例参与者发生胰腺癌。

结果显示,阿司匹林或非阿司匹林NSAID的使用与胰腺癌风险不相关,甚至考虑了多个延迟暴露分类后也是如此。

但在预先计划的亚组分析中,定期使用阿司匹林与糖尿病患者胰腺癌风险降低相关(相对风险[RR],0.71)。

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中,诊断前水杨酸水平与胰腺癌风险不相关(OR,1.08;95% CI,0.72~1.61;P=0.81;最高五分位数血浆水杨酸水平vs最低五分位数血浆水杨酸)。

在对2个大型前瞻性队列的汇总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定期使用阿司匹林或非阿司匹林NSAID与胰腺癌发生风险无关。几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一致,这解释了NSAID使用和癌症进展之间的时间范围;在3个前瞻性队列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人员也发现丰富的阿司匹林循环代谢物——诊断前血浆半水杨酸盐水平与胰腺癌风险之间无相关性。

因此,研究结论表明,在多个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参与者中,定期使用阿司匹林或非阿司匹林NSAID与将来胰腺癌风险不相关。定期使用阿司匹林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可能降低,需要在临床前和人类研究中进一步确定。

所以,糖尿病等胰腺癌高危人群是否需要将定期使用阿司匹林或非阿司匹林NSAID作为预防胰腺癌的策略仍有待商榷,医生在临床中不应盲目做决定。

(选题审校:门鹏 编辑:石岩)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专家点评:)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