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让患者重燃生命渴望 90后美女医生做到了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8年05月30日    点击数:    5星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这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5月25日下午4点,浙医二院滨江院区综合ICU中也响起了《六幺》。清脆的琴声响起,为气氛压抑的ICU带来一抹色彩。演奏者是刚入职的住院医师张心怡,聆听者是重症病人华宁(化名)。这其中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

聆听者华宁:等待心脏移植 情绪低落

女患者华宁今年44岁,20岁时就确诊为肥厚性心肌病。

婚后,因为身体的原因,身边的人和医生都坚决反对她要小孩,但坚强的华宁坚持顺产生下两个孩子。甚至在生一胎时,她在手术栏上坚定地写下“如有意外,请保小孩”。现在,她的大儿子已经毕业参加工作,小儿子读小学六年级。

一年前,心脏开始“罢工”,无法为身体提供足够的支持。

去年,华宁第一次因为心源性休克被送到急诊室抢救,之后做了心脏射频消融术,手术效果一般。

8个月前,医生考虑是肥厚性心肌病失代偿终末期,建议做心脏移植。然后,等待一个合适的心脏供体绝非易事。这之后,华宁开始靠药物维持心脏的活力,生活几乎不能自理,整日被限制在床上,一活动就胸闷气急。

5月9日,华宁被家人送到浙医二院滨江院区急诊室,住进综合ICU。

综合ICU主任黄曼回忆,病人来的时候神志不清、失去意识,由于心脏功能衰竭,血压下降得厉害,其他重要脏器也受到影响。黄曼带队进行了四五个小时的抢救,紧急召集ECMO(人工心肺)小组。

上完人工心肺后,华宁的病情暂时稳定下来,但她直到5月20日才苏醒过来。醒来后,她开始害怕焦虑,整晚整晚做噩梦,总觉得有人拉她进入黑暗深渊。

黄曼主任告诉华宁一家,病人自己的心脏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通过心脏移植换上一个新的心脏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

演奏者张心怡:8岁开始弹琵琶的90后美女医生

张心怡今年27岁,去年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后,成为了浙医二院ICU的一名成员。

她8岁开始学琵琶,十几年前就通过了琵琶十级。她曾在升学的压力下放弃弹琵琶,后来上了大学,才慢慢重拾这个爱好。去年正式入职后,虽然工作时间紧张,但她还是每天抽出至少一个半小时练琴。

她还和另一位吹陶笛的男医生陈一冰组了个乐队,准备在琵琶老师的工作室演出。

独奏会:重燃生命渴望

由于心脏供体紧张,华宁只能边用人工心肺,边默默等待,一向乐观的她这次有点担心害怕了。

5月25日早上,华宁在病床上无意中听到了一段对话。医护人员提到张心怡每天都练琴,查房的黄曼主任提醒说,“让她去示教室练,别打扰到病人和医生。”

华宁对黄曼主任说:“黄主任,你对年轻医生好严格啊,弹琴不是蛮好的嘛,我就想听一听。”

黄曼主任爽快地答应了。她马上通知上夜班的张心怡,让她下午就过来一趟。

华宁赶紧让护士帮忙整理头发衣服,端坐起来。《六幺》一曲共4分多钟,整体积极向上、欢快明朗。华宁安安静静地听着,到了精彩之处,就双手竖起大拇指“点赞”。

流畅的乐曲结束后,张心怡要马上回到工作岗位,但道别时仍不忘鼓励病人:“心脏移植一定会成功的,加油!”

华宁说,她平时喜欢看看书,以前接触过大提琴,但从来没有认真听过琵琶,“我何德何能,住在重症监护室还能听到这么美妙的音乐。我会坚定信念,积极配合治疗,一直等待合适的供体。”

那天听完后,她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睡觉也踏实了,不再噩梦连连。“这里从主任到护士都很好,整天鼓励我,我一定会坚持下去。”华宁说,这里的医护团队让她看到了生命的希望,她会坚定信心,等待合适的心源。

连黄曼主任都很惊讶,音乐竟然能带给病人这么大的能量。她说,其实滨江院区ICU的每个单间都可以单独放音乐,有时候正好碰到病人生日,医护人员就专门放一首生日快乐歌,但现场演奏还是头一回。“有时候,生死之间,只隔着一个ICU,但是我不希望患者觉得进了ICU就是暗无天日的等待死神,这里应该充满希望,”黄曼说,“在这里的患者,如果提出要求,我们能实现的都会尽力去满足。”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