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医生职称“双自主”改革来袭 有些人终将被淘汰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8年10月11日    点击数:    5星

当前,我国的医生职称制度备受诟病,职称所代表的能力等级及相应的待遇等级,往往是通过行政制度决定的。医生职称能在多大程度上证明医生的水平,这事还真不好说。但在当前形式下,这种制度无疑影响了医院自主用人权利和医生的积极性。不少会看病的好医生往往得不到重用,而只会写论文的医生却高高在上!

事实上,医生的职称与水平不一定成正比。比如,个别医生虽然有高级职称之名,但看病水平其实并不高;而某些临床水平高、患者口碑好的医生,却因为没有论文和项目,也就没有高级职称的头衔,劳动价值得不到体现。

据悉,公立医院在人才评价和使用上,往往存在两道“玻璃门”: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只能在单位岗位结构比例内申报职称,人才“想评不能评”;单位只能聘任已取得职称资格的人员,对尚未取得相应资格、但技术能力突出的人才,单位“想用不能用”。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曾表示,要科学界定、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推动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其他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业单位按照管理权限自主开展职称评审。

此前,湖北省人社厅官网发布《关于在部分三甲医院试点开展职称自主评审有关事项的通知》,省职改办在省妇幼保健院、省肿瘤医院等8家医疗单位试点开展职称自主评审工作,并将首次探索分类评价,将卫生系列分为临床型和科研型。

9月30日,山东省人社厅、省卫计委发布《关于开展深化卫生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为深化医疗卫生系统职称制度创新,决定在山东省立医院等9所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卫生职称制度“双自主”改革试点工作。所谓“双自主”,其核心内容一是单位自主用人,职称不与岗位聘用硬性挂钩,只作为聘用参考;二是人才自主参加职称评审,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山东省的这次职称改革可谓是更进一步。

评职称历来是医生头上的一道“紧箍咒”。很多医生常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既要出门诊,又要做手术,还要挤出大量时间写论文,不堪重负。长久以来,医生晋升职称偏重论文与项目,临床综合能力占比欠缺,这让不少会看病且患者口碑好、但无论文的医生感到委屈。通过改革,打开人才评价和使用中的两道“玻璃门”,能让职称回归评价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本质,真正成为选人用人的“线索”而不是“绳索”;让用人单位真正享有用人自主权,也能进一步调动医生的积极性,真正的好医生得到重用,大展宏图,而那些只会写论文不会看病的医生注定将慢慢被淘汰。

但也有人质疑:医院自主职称评审会不会造成内部腐败?一家医院所评出的职称又能让多少医院和同行信服?而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的监管了!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