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患者濒临死亡必死无疑 施救浪费不救亲人不舍?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9年01月23日    点击数:    5星

作为医生,我们常常会碰到濒临死亡病情不可逆的患者,如车祸重伤且经过判断创伤致死不可逆、晚期肿瘤且全身多处转移预期寿命极短……面对这样的患者,医生有无必要积极施救?

对此,有一位医生表示,在 ICU这样特殊的环境里,他和同事们每天都会直接面对濒临死亡的患者。患者转进来时,很多其实已经处于昏迷状态。但家属对患者病情好转期望值很高。哪怕是多延长一分钟生命,很多家属都不会放弃。

这位医生表示,对于经过医学判断,病情可逆转的患者,毫无疑问,医生一定会竭尽全力去抢救,毕竟那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关乎一个家庭的幸福。然而,有些病情已经发展到医学无能为力的患者,因为患者家属的不放弃,因为医生的职业道德,他们也要积极救治,直到眼看着患者在 ICU 走到生命的终结。

当前,针对救治濒临死亡病情不可逆患者反映出的“无效医疗”问题,医界和伦理学界有两种不同观点,具体如下:

第一种观点认为,对于医学判断不可逆,甚至临床诊断早已死亡的患者,医务人员给予这种无效的施救,是不人道的,也是对死者的不尊重,而且还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消耗了有限的卫生资源,是一种浪费。

第二种观点认为,虽然从医学角度看,积极救治濒临死亡的患者常是无用功,但对患者亲属来说是有意义的,特别是在人们对死亡的医学标准、医疗救治不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尽管这可能会消耗患方一定的金钱和卫生资源,但对伤者亲属能起到一定的心理安抚作用。

事实上,小编认为,在尊重患者本人或是患者家属意见的基础上,对于此类患者的救治有“必要性”。其一,医务人员的救治并不都是无效医疗,也有可能会有奇迹发生;其二,尽管积极施救后的最终结果可能仍是无法挽回生命,从诊疗结果上来讲是无效的,但对患者家属来说,这可能是一种有效医疗,也是一种安慰;其三、医务人员和亲属对伤者的积极施救行为是一种义务与责任的体现,它可能会消耗一定的卫生资源和费用,但能够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作为一门不确定的科学,医学最容易产生争议的部分往往并不在于治疗本身。总之,医务人员在对濒临死亡的患者进行救治时,一定要多倾听患者本人和家属的意见,多多进行沟通,最后做出决定。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