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医生高铁救人要求亮明身份和录像合情合理 令人愤慨之处在于?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9年03月22日    点击数:    5星

近日,一起医生高铁救人被要求拿医师证并录像的事件引发广泛热议。在很多网友看来,高铁工作人员不近人情,医生治病救人出于好心,却不被信任;乘务员为了明哲保身,欲将风险转嫁医生,令医者寒心。大家纷纷为医生抱不平!但也有人认为,铁路要求证明身份和录像并没有错。我们来看看怎么回事?

救助车祸伤者留下手机号 比起担心被讹更关心医院是否需要了解现场病情

据张强医生介绍,2014年9月21日,北京去天路的途中,他路遇一骑摩托车的村民跌倒在路边,满脸血迹。他下车确认伤者除了眉弓有伤口渗血外,暂时没其它危急征象。随后,他用随车医药箱里的药品给伤者进行简单压迫止血和包扎,等到救护车来到后便离开了。在现场,他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但不是为了图伤者报答,而是万一医院医生要了解现场情况可以联系上自己。

他称,在救人的那一刻他也担心自己被讹,但脑海中更多是为那位伤者感到庆幸,“他也许是一家的顶梁柱,没有他,整个家会垮掉。”张强说。

还有一次,同样也是个车祸伤者,他们下车施于援助之手,依旧留下手机号码,以免医院医生要了解现场病情。

自己也曾被乘务员要求出示医师证

2011年11月4日,旧金山返回上海的飞机上,张强听到有广播寻找医生帮助,他立刻起身前往。几乎同时,到达现场的有两位医生。空姐要求他们出示医师证明,其中一位外国医生出示了他的工作证,因张强没有拿医师证,被有礼貌地告知:不被建议参与救治。

2018年8月29日,伦敦飞往上海,空中发生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后舱一名外籍乘客发生严重的躯体强直痉挛,意识模糊,大汗淋漓。这位乘客人高马大,四肢失控,还打了一名空姐一拳,万一窗户被打破,后果不堪设想。张强在乘客包里找到一支血糖仪和胰岛素针,判断为注射胰岛素导致的严重低血糖诱发了神经症状。很快,乘客在喝了空姐送来的含糖饮料后,恢复了正常。当时,张强是用手机里满屏的工作照,证明自己是一名医生。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急救能力 有的反而弄巧成拙

张强说,如果乘客人体强直痉挛时,有“好心人”一上来就做心肺复苏、掐人中、嘴巴塞毛巾等,很有可能延误正常救治导致乘客死亡。如果患者当时反抗,情绪激动,踢坏机舱玻璃,很有可能机毁人亡!

心肺复苏是一个非常应该普及的专业急救知识,它在人体心脏骤停几分钟内实施有重要作用,可挽救生命。但即使是一些专业医生,他们有时也可能犯错误,更不用说普通的百姓了,有时很可能因为好心而做了错事。

所以,乘务员有必要、也有义务了解施救者是否专业医生,有急救能力。医生也有义务记录施救的过程和留下联系方式,以便患者后续治疗。

医师紧急情况救人应受法律保护 不承担风险

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一项:在紧急情况下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不属于医疗事故。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四条:对危重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同时也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现场急救的,即便不是在执业注册地点,也不属于非法行医。

医生紧急情况下救人,出于好心和职业责任感,在不是毫无理据、不负责任的情况下判断错误,不应被过分指责,这样会打击医生院外救助患者的积极性。也希望医生院外救助患者,一定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施救。

铁路部门该受指责吗?

乘务员要求陈医生出示医师证和现场录制并没有错,但错就错在没有提前向医生进行说明,在医生对乘客进行完救治处理后,再要求医生出示证件和让医生了解到其有录像,未免让人感觉推卸责任、嫁祸风险,让人气愤、心凉。

相信如果铁路部门对员工做好有关培训,在什么时候要求医生出示证件并告知医生需要录像,向医生解释录像原因,事情不会发展成这样。相反,如果仅仅知道有证明身份和录像的要求,却不知为何,死按规矩来,不懂得解释和变通,很可能双方之间产生误会。

在这里还是要为陈医生抱打不平一下!

@清风一枪:这件事情让我想起了前几年急诊科有个后踝骨折的患者让我去会诊的事情,我跟患者及其家属交代病情及治疗方案的时候,有个患者家属在不远处用手机录像,我当时没注意,被急诊科护士长发现制止了,处理完后感觉心里很不舒服。在医院被录像都挺寒心的,别说在火车上,所以很理解这个女医生,我以后会很慎重。

@某位二奶奶诅咒我快死:铁路做法也没毛病啊,不能谁说自己是医生就是医生了,交到人手上是人命啊,万一是个精神病或者恐怖分子啥的,不就完了。

@粉我必富:下次请在广播求助时提醒,带证的来救,没带的就不必来了。

@yaung:这乘务员绝对是一个愣头青,不懂变通。要么就是转嫁风险,推卸责任!

@唐古寒:高铁既然都有要求了,那我觉得高铁自己配备医务人员岂不是更好!中肯的说一下,这确实是运输行业面临的一个难题。在出行过程中未配备医护人员,只能临时广播找医生。如果好心帮忙,医好了患者感激你,如果治疗过程中出现问题,患者可能会找你麻烦,毕竟这不是正常的行医场合,哪怕是在医院也会惹官司。为了维护医护人员和患者双方的权益,个人认为还是官方配医生比较好。

 

(环球医学编辑:徐钰琦)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