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上海神外医生登顶珠峰 登山梦落幕医学梦不灭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9年06月10日    点击数:    5星

作为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世界第一。登山者源源不断,不乏成功登顶的,也有不幸殒命的。5月23日,47岁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吴劲松教授成功从北坡登顶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成为国内首位登顶珠峰的外科医生,大写的牛!

吴劲松的业余爱好是登山,他说自己小时候仰望玉龙雪山,就对雪山充满了好奇。2003年,一部纪录片让他对珠穆朗玛峰产生了向往,萌生了登顶的念头,此后便是长达16年的“准备期”。

最重要的是身体的训练,包括系统学习攀登和对高原的适应训练,一点一点为攀登珠峰蓄力。作为华山医院的神经外科教授,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患者在这里等待吴劲松做手术,连平日的休息都无法保证,抽出时间来训练登山谈何容易?其登山团队中最快实现梦想的人只用了1年,而由于工作特性,吴劲松花了16年。

吴劲松直言:“除了靠体力,运气和天气也一样重要。”吴劲松4月随11名队员开启了自己的珠峰进行时,徒步向海拔5300米的珠峰大本营前进,同时开始海拔适应和训练,并等待高空风速和气温最适宜的天气窗口期。

5月23日凌晨,他随登山队一起从位于8300米的营地出发冲顶。8300米到顶峰,不过500多米的海拔,却需要超过9小时的时间。5月23日,天气状况良好,吴劲松成功登顶。在人类可以抵达的距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地平线的样子和地球的弧线一样,一切是那么美丽与震撼。

吴劲松说,出发的时候最兴奋。而面对绵延无尽的山峰、垂直陡峭的岩壁,冲顶路上他的大脑其实已没有多少意识,身体也因遭受极大挑战4天瘦了15斤……

登顶后,整个人的状态已经到了极限,英雄和梦想都已是过去,只想着“赶紧回家、一菜一蔬”,毕竟,家人免不了担心。母亲看到吴劲松登顶的照片时,长舒一口气,“总算活着回来了!”

回家后,吴劲松自然接到不少媒体的采访邀约。“我并不想把这段经历无限放大。”吴劲松笑言,珠峰梦达成,不会再“二刷”了。“至于下一个梦想,还是爬爬自家的‘华山’(医院),继续冲刺医学高峰吧!”

20多年前,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上医(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毕业,成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人脑充满奥秘,现在我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我始终对它充满了好奇。”吴劲松说,爬珠峰和做高难度脑部手术有共通之处。困难随时出现,都需要拥有强大的意志力,第一时间做出决断,并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同时,也都需要做足一切准备,才可以打消外界的质疑。

2017年3月,由吴劲松教授领衔的《基于多模态脑功能定位的脑肿瘤精准手术与放射治疗》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受到隆重表彰。吴劲松教授领衔的项目组在周良辅院士、毛颖教授的指导下围绕多模态技术开展自主创新,建立多项脑功能定位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并转化应用于临床;建立多模态神经导航、多模态脑功能成像和多模态术中脑功能监测等技术体系,实现围手术期脑运动和语言功能的精准保护;同时创立国人汉语脑语言区分布新图谱,建立国人汉语脑语言模型,指导大脑汉语语言区的精准手术;开展数字化神经外科新技术的系列循证医学研究,验证新技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创新性应用多模态影像技术指导胶质瘤术后放疗靶区的确定,提高靶区勾画的精准性和脑功能保护。通过上述技术的成功实施,二十年间将脑功能区手术致残率降低90%。该项目研究成果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表论文94篇,其中SCI46篇,累计他引798次;自主研发用于脑功能定位的数字化医疗设备6项,蝉联2013和2014年“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金奖”。项目组多次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做专题报告介绍上述研究成果。

登山梦落幕,医学梦不灭,希望吴劲松教授向梦想迈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