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为艾滋病患者主刀17年多次受伤 他说“我是医生”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19年07月15日    点击数:    5星

不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曾辗转多地求医无果,是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普外科医生冯秀岭给了他们希望。手术时,他需要穿上手术衣和不透气的防护衣,再戴上面屏头盔手套脚套。每次装备完毕后,他看起来就像一只灵活的企鹅。冯秀岭总跟病人说自己不怕,但其实他不止一次被手术刀割破手指。他说病人能康复就是值得的。

在这些患者的体内切割、缝针,相当于不断地与携有艾滋病毒的血液擦肩而过。17年间,这样的擦身,冯秀岭经历了3000多次。即使全副武装,他也不可避免地在手术中遇到几次职业暴露,并为此承受近1个月的身心煎熬。

山高自有客行路 水深自有渡船人

2002年,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来了一位因输血感染HIV的50多岁女病人。当时,她身患直肠癌晚期,并伴有低位肠梗阻。由于病灶堵塞无法排气,入院时这位病人的肚子胀得像一面鼓,且疼痛难忍。在普外科,这算不上困难的手术。但因为身患艾滋病,病人已被多家医院拒收,病情一再拖延加重。

当时,手术排班正好轮到了冯秀岭。“当然想要拒绝。”冯秀岭说,那时,国内对艾滋病了解还比较少,甚至连预防感染的阻断药都很罕见。如果他选择不做这台手术,同事们都能理解。

可走到病床前,冯秀岭就是没办法把拒绝的话说出口。面对病人的痛苦挣扎,冯秀岭动摇了,“我是一名医生,那是一条人命。”

最终,在只有单层面屏保护头部、脸部的简陋防护条件下,冯秀岭完成了乙状结肠造瘘手术,帮患者解除了肠梗阻的痛苦。他记得,手术过程中,行医已十多年的自己第一次紧张到“肢体不协调,用起手术刀来都不自然”。

就像是开了个收不住的口子,自此,冯秀岭便开始给艾滋病患者做手术。其中有些人还是从甘肃、陕西、福建、新疆等地远道而来。他们有的是经病友或当地医生介绍,有的是在网上看到相关信息。相似的是,这些病人往往是辗转多地求医无门,把冯秀岭和河南省传染病医院视为最后的希望。

现在,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普外科接收的艾滋病人的比例约占所有患者的二分之一,冯秀岭累计已为3000余名艾滋病患者进行了手术。

医者仁心 医德为重

面对术中风险,冯秀岭沉稳从容:“如果我们不做,谁来做?总有人要站在第一线。”

每多做一台手术,就多增加一分被感染的风险。冯秀岭和他的同事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冯秀岭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特殊感染患者的医生,看到病人痛苦难忍而不作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治病救人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现在,他接手的病人危险系数越来越大,一刻都不能放松。他曾4次在手术中被扎了手,出现暴露。幸运的是,每一次都能化险为夷。

经过这几年的技术发展和经验积累,如今的手术形成了一套更加规范的职业防护操作流程,安全性大大提高。

在给艾滋病人手术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器械的传递也有别于普通手术。“如果是医护人员之间手手相传,就可能出现划伤。”在冯秀岭的手术台上,器械先由助手放入托盘,他再自己伸手去拿。“减慢手术速度,安全指数才能增加。”

面对不断增多的长时间、高强度的手术,冯秀岭认为,自己既然做了医生,又选择了感染外科这个岗位,那么对于艾滋病患者不存在任何歧视心理。“病人把整个人交给你,你就要全心全意地对病人负责。”

面对医患问题,冯秀岭也有他自己的两个原则:首先是要换位思考,理解病人;其次要加强沟通,倾听病人的疾苦,好好跟病人家属深入接触。“时刻站在患者和家属的角度来考虑,医患之间才会和谐温暖。”

冯秀岭希望更多的年轻医生正确认识艾滋病,让艾滋病群体得到与普通人无异的医疗救治和帮助。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