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病例解读>> 感染>>正文内容
感染

暴发性乙肝患者肝移植后再生事端 只因这一药物剂量不佳…

来源:    时间:2019年07月29日    点击数:    5星

19岁男性,体重90kg,因低热伴恶心和黄染1周就诊。经相关检查诊断为暴发性乙型肝炎,急性肝衰竭,并于入院后3天接受了肝移植治疗。术后第5天医生查房时,发现该患者精神委靡,懒言寡语,食欲明显减退,胆汁排泌量减少且颜色变浅,发生了什么?
 

1.病史摘要:

患者李先生,19岁,体重90kg。因低热伴恶心和黄染1周就诊,入院查体:神清,精神委靡,自动体位。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膨隆,无压痛、反跳痛。肝脏触诊不满意,墨菲征(—)。肠鸣音弱,腹部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后化验检查:

肝炎病毒相关检查: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阴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乙型肝炎e抗体(HBeAb)阳性,丙型肝炎抗体阴性,甲型肝炎IgM阴性,戊型肝炎IgM阴性。HBV-DNA 3.13×103copies/ml。

肝功能:血清谷丙转氨酶(ALT)1435U/L,谷草转氨酶(AST)987U/L,碱性磷酸酶(ALP)41.2U/L,谷氨酰转肽酶(GGT)45.1U/L,血浆总蛋白78.2g/L,血白蛋白52.8g/L,血球蛋白19.4g/L,血清总胆红素(TBIL)251.90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10.89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141.01μmol/L,血尿素氮(BUN)10.21mmol/L,血氨103μmol/L。

肾功能:血肌酐(Scr)107.2μmol/L。

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WBC)8.60×109/L,淋巴细胞(LY)29%,中性粒细胞(NEUT)70%,血红蛋白(Hb)158g/L,血细胞比容(HCT)43%,血小板(PLT)310×109/L。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52.00秒,INR3.72,凝血酶原活动度(PTA)9%,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02.6秒,纤维蛋白原(Fbg)0.53g/L,D-二聚体2960μg/L。

血气分析显示pH7.54,二氧化碳分压(PCO2)37mmHg,氧分压(PO2)96mmHg,实际碳酸氢盐(AB)27.2mmol/L,细胞外液碱剩余(BEecf)5.2mmol/L,全血碱剩余(BEb)5.6mmol/L,血乳酸(Lac)6.1mmol/L。

腹部B超提示肝脏大小正常,肝脏实质性损害。

入院诊断:暴发性乙型肝炎,急性肝衰竭。

李先生在完成肝移植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评估后,被列入肝移植等待名单中,同时在ICU内接受口服乳果糖、静脉输注门冬氨酸鸟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促肝细胞生长素和人工肝支持治疗,并于入院后3天接受了肝移植治疗。

术中给予甲泼尼龙1.0g联合巴利昔单抗20mg进行免疫诱导治疗。手术过程顺利,出血量800ml,术中仅补充2000ml新鲜冷冻血浆,未输血。在确定术后免疫抑制剂方案时,考虑到患者年轻、体重偏大、自发病到接受肝移植手术的等待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较短、感染风险属低-中度风险、肾功能良好等情况,认为李先生肝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风险可能大于其他移植受者。虽然术中采用了联合免疫诱导,术后仍采用经典免疫抑制剂方案。于术后第一天给予甲泼尼龙200mg,自术后第二天起每日递减40mg;术后24小时开始给予FK506,起始剂量2mg每12小时1次,并给予MMF750mg每12小时1次;术后第4天给予第二剂巴利昔单抗20mg。该患者术后恢复顺利,胆汁分泌量正常,一般状态迅速改善。术后第4天时患者精神很好,能经口进食,血生化检查肝、肾功能均趋于正常,FK506(他克莫司)血药谷浓度是4.7ng/ml。

术后第5天医生查房时,发现李先生精神委靡,懒言寡语,食欲明显减退,胆汁排泌量由前一天的320ml减少到190ml,且颜色变浅。同时实验室检查示:ALT从54.4U/L升高到435U/L,AST从36.2U/L升高到629U/L,ALP从41.2U/L升高到115.7U/L,GGT从99.6U/L升高到145.1U/L,TBIL从28.5μmol/L升高到51.19μmol/L,DBIL较前升高12.50μmol/L,IBIL较前升高10.19μmol/L;BUN16.75mmol/L,Scr88.2μmol/L;INR1.70,PTA由54%降低至37%。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提示可能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但在肝移植术后1周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低,并且因考虑到排斥反应的风险而接受了较强的免疫抑制剂方案。于是,临床医生为李先生做了肝穿刺活检,6小时后病理科回报为中至重度急性排斥反应,Banff评分6~7分。临床医生即时给予李先生甲泼尼龙1.0g静脉注射,3天的逆转急性排斥反应冲击治疗。并在激素冲击治疗的同时加用了奥美拉唑预防消化道出血,以及广谱抗菌药物和更昔洛韦预防感染。激素冲击治疗的第二天,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胆汁分泌量即得到改善,转氨酶和胆红素逐渐下降到正常范围内。临床医生在冲击治疗结束后增加FK506的剂量至4mg每12小时1次,将FK506血药谷浓度维持在8~10ng/ml。经过上述治疗,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同时患者临床情况明显改善,疲劳感消失,食欲增强,二便正常。肝移植术后25天顺利康复出院。

2.药物治疗过程中存在的药学问题

问题一:如何确定肝移植患者FK506的初始剂量?
问题二:如何进行FK506的个体化给药以满足临床需要?

3.针对药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法

针对问题一:该患者体重90kg,肝移植术后初始剂量应该以0.7~0.8mg/(kg•d)作为起始治疗。按照此剂量计算起始剂量应该为3~3.5mg每12小时1次。本例24小时后给予第一剂的剂量为2mg每12小时1次,对于大体重患者(90kg)明显剂量过小。术后早期要求至少应该在8~10ng/ml,而目前FK506谷浓度4.7ng/ml在术后早期也有过低的风险。建议临床医生在术后早期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计算后给予初始剂量,在FK506治疗药物监测下保证足够的免疫抑制强度,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针对问题二:FDA的网站上明确了FK506的生物标志物是CYP3A5*3,常规的FK506在临床应用时,应在治疗药物监测的指导下将FK506稳态血药谷浓度调整至有效浓度范围之内。而目前FDA提供的信息表明通过在移植前测定CYP3A5的基因型有助于在术前掌握了FK506的代谢特征,以期在术后早期起始治疗时就选定适合的药物以及明确的剂量,以保证在1~2次内将FK506血药谷浓度调整至有效浓度范围,发挥药物最佳的疗效。

4.药学问题解决后的临床效果:按照患者的基因型以及体重来确定初始剂量患者FK506的有效浓度达标比较快,而且几乎不需要调整给药剂量。

来源:《临床药物治疗学.器官移植》
作者:陈孝 吴永佩 蔡映云 王长希 刘懿禾 徐彦贵
参编:陈静瑜 徐彦贵 黄洁 王长希 刘懿禾
页码:191-193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