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华西医生:我的导师是今年诺奖得主 别用天才两个字总结别人的汗水

来源:    时间:2019年10月12日    点击数:    5星

但凡取得成绩的人,别人看来是上天的格外垂怜,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经历了苦行僧的磨练。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专业临床医生向丽莎惊喜地发现,其中一位格雷格·塞门扎教授竟然是自己的导师。向丽莎提到,自己的导师斩获诺贝尔奖,其实一点也不意外,迟早的事。为何向丽莎会认为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呢?雷格·塞门扎教授究竟有何独门秘籍?

华西女医生:导师获奖虽感意外 却是意料之中

向丽莎表示,当获知老师得奖的消息后,震撼、高兴、激动!她满怀自豪的发出朋友圈“获奖者是我在美国的导师”,同事们以为她在开玩笑,调侃道“这真是我们离诺奖最近的一次”。后来,同事们才相信是真的。

回忆起自己与格雷格教授共事的两年时光,向丽莎心中久久不能平复。随即,她向格雷格教授发出了祝贺邮件,原本以为自己的祝贺消息会堙没在海量的祝贺声中,即使回复也会很慢。意外的是,第二天一早她就收到了导师的回复:“也谢谢你,希望你在成都好好工作和生活。”

向丽莎表示,其实学术圈内的人对格雷格教授获诺奖并不意外,“那是迟早的事”。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期间,学院的一些教授就曾预言,格雷格教授将在5年内获诺奖,“结果现在算算时间,还真的是!”

同仁们之所以如此褒奖格雷格教授,一是因为其与同伴的发现“氧感知通路”,科学价值重大;二,早在2016年,他就获得了有诺贝尔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

学生眼中 诺奖得主的日常近似苦行僧

机缘巧合,从事肿瘤研究的向丽莎,2012年作为格雷格教授第一个中国CSC联合培养博士,来到了格雷格教授实验室,有幸在格雷格教授的教导下工作两年。向丽莎坦言,那两年,是她人生中受益匪浅的一段宝贵时光。

在格雷格教授的指导下,向丽莎独立完成了一项缺氧诱导因子(HIF-1)的临床前研究(动物实验),并且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从这个课题之后,格雷格教授对她更加信任,又给了她两个难度更高的课题进行研究。

向丽莎表示,刚开始来到实验室时,心很“虚”,因为身边的人个个都是名校毕业。但格雷格教授一视同仁,“从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每一人都会亲自指导。格雷格教授的实验室跟其他院士的实验室最大的不同就是,从不会超过15人。教授给出的解释是,“如果人太多,我没有精力和时间保证对每一个人进行指导。”所以,这就意味着,一旦加入格雷格教授实验室,都会得到他的口传心授。

向丽莎她回忆,实验室的学术氛围很浓,格雷格教授的要求也很严格,“每做一个实验前,他会单独会面交流,细到实验的每个步骤、实验试剂的用量、如何操作等,都会详细过问;写成的书面材料,则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有时答不上问题,还会被轰出办公室,”向丽莎说。

向丽莎表示:“在这样的氛围中,你必须要努力工作,否则就会落后。”那两年,她几乎每天早上6:30就起床,晚上10点才离开实验室,周末还要自觉加班。正是这严苛的两年锻炼了她,她笑着说:“从那以后,我可以去从容面对任何一个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

格雷格教授本人对自己的要求,则更为严苛,几乎每天4点起床,是实验楼里最早到的人。

格雷格教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看看他对学术的痴迷程度,就知道斩获诺奖不是上天的格外垂怜!向丽莎介绍,格雷格教授学生时代就是哈佛的高材生,自发现“氧感知通路”的价值后,就一头扎进这个领域,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上4点就会起床,6点甚至更早就会到实验室,总是整栋楼来得最早的人,晚上下班也很晚,可以说把实验室当成第二个家。对于此举,他给出的解释是“想避开早晚堵车高峰”。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他对科研由衷的热爱,才对时间如此吝啬。

格雷格教授生活的三部曲是,吃饭、上厕所和讨论课题,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由于长期工作、打字写文章,他的手严重变形,还有严重的腰椎劳损。

在大家眼中,他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向丽莎说,虽然他已经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但他拒绝一切行政职务,基本不参加外界应酬,只做科研,不愿意为这些事耽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生活中的他爱踢足球爱做饭,尤其喜欢中国的长城、故宫和黄山。教授的家里则非常朴素简单,与普通人并无两样。

别用天才两个字总结别人的汗水

从格雷格教授的日常可以看出,他摘取诺奖的桂冠,绝非偶然。格雷格教授的勤奋,让我们想起了另外一位科研天才,发明电灯的爱迪生。

有很多认为爱迪生是天才,灵光一现发明了电灯。但是爱迪生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他的发明创造不仅靠聪明才智,更靠的是艰辛的科学实践。

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光收集资料,就用了200本笔记本。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先后用过铜丝、白金丝等一千六百多种材料,还用过头发和各种不同的竹丝,最后才选中了日本的一种竹丝,经过燃烧炭化后,成为最初的灯丝。正如他自己所说:“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肖邦曾表示:“我每天努力练琴十几个小时,最终世人用天才两个字总结我所有的汗水。”

所有的优秀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我们如果能像这些名垂千史的人一样自律,或许也能取得一样的伟大成就,再不济成不了大家,小有成绩也肯定是必然。

(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

如需转载,请联系医纬达客服邮箱:univadiscnhelpdesk@merck.com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