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临床用药>> 心血管>>正文内容
心血管

号外!合并房颤的颅内出血患者 抗血栓治疗没有危害

来源:环球医学编译    时间:2019年12月12日    点击数:    5星

临床研究已证实,抗凝治疗能使房颤(AF)患者卒中风险降低60~70%,但颅内出血(ICH)却是抗凝治疗最为严重的并发症。而AF-ICH患者是非常特殊的一类人群,是否抗凝,临床医生往往左右为难。此外,在AF-ICH患者中,预后不良是否与抗血栓药预处理有关,以及AF是否与其有交互作用,尚不清楚。2019年11月,发表在《Neurology》的一项研究,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探究。

合并AF的ICH患者是否抗血栓治疗 医生左右为难

据悉,约20%自发性ICH患者合并AF。AF-ICH患者的预后较差,类似于发生缺血性卒中的AF患者。然而,关于AF-ICH这一话题的可用信息很少,目前在AF-ICH患者中观察到的预后不良,是否与抗血栓药有关,以及这一关联是否与AF存在交互作用,尚不清楚。

尽管AF患者必须进行抗凝治疗,但其对ICH患者预后的有害作用众所周知。此外,抗血栓治疗的ICH患者合并AF的比例较高(>50%),但目前尚无具体研究调查AF是否可以影响抗血栓药预处理对预后的作用。

而且,尽管有相反的证据,有许多AF患者在接受抗血小板药(AP)治疗。有研究者假设与抗凝治疗相比,AP治疗的不良反应风险较低。但是,目前尚无AF-ICH患者的特定可用数据来支持这一假设。

获得有关AF、ICH、抗血栓药预处理与预后相关性的可靠数据,对于阐明一些问题(如担心ICH死亡率增加)至关重要。因为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这些疑问可能会阻碍给AF患者处方抗凝剂。

合并AF的ICH患者 抗血栓无危害

发表在《Neurology》的该项研究,分析了有与无AF的原发性ICH患者之间的临床差异,并评估抗血栓药预处理对预后的影响是否因AF而有所不同。

在这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中,来自两家大学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连续纳入1106名ICH患者。对临床特征进行描述,并根据有无AF进行分层。考虑抗血栓药预处理(无、抗血小板药或口服抗凝剂)和AF(有/无)后,研究人员分析了院内和3个月的死亡率以及3个月的残疾率。

21.9%的原发性ICH病例存在AF。AF-ICH患者年龄较大、血管风险因素更多,抗血栓药预处理更多、病情更为严重、血肿体积更大、院内和3个月死亡率更高。在AF-ICH病例中,放弃治疗(不实行复苏)的比例更高。

2种不同的模型调整后,AF-ICH患者的死亡率仍显著更高。但是,模型中引入既往抗血栓治疗后,与非AF病例相比,AF-ICH患者调整后的3个月死亡率风险比为1.45(95%CI:0.74~2.85,p=0.284),无显著性差异。

进一步分析表明,AF影响抗血栓药预处理对院内(p=0.077)和3个月死亡率(p=0.008)的作用。在无AF的患者中,抗血栓药预处理增加死亡率。在AF-ICH患者中则未观察到该相关性。

总之,AF合并ICH患者死亡率增加;然而,调整抗血栓药预处理后,AF对死亡率没有独立影响。相反,抗血栓药预处理对无AF的ICH患者的预后有不利影响,但对AF合并ICH患者未发现有影响。

AF-ICH患者或可放心使用抗凝剂

上述研究表明,与无AF患者相比,ICH合并AF患者合并症更多、严重出血更多和预后更差。但是,考虑既往抗血栓药治疗的情况后,AF与ICH患者死亡率并不独立相关。AF的存在,改变了抗血栓药预处理与ICH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对于无AF的ICH患者,抗血栓预处理对预后具有不利影响,但对AF合并ICH患者则未发现相关性。

根据该研究的结果,抗血栓药预处理不影响AF-ICH患者的死亡率,或有助于减少该人群中使用抗凝剂的担忧,从而更好地发挥此类药物预防心源性卒中的作用。

英文链接: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1597709

(选题审校:程吟楚 编辑:常路)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如需转载,请联系医纬达客服邮箱:univadiscnhelpdesk@merck.com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