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临床用药>> 心血管>>正文内容
心血管

急性心衰患者:早期强化和持续的血管扩张策略不能降低全因死亡和减少再住院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20年01月13日    点击数:    5星

急性心衰(AHF)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危重状态。2019年12月,发表在《JAMA》的一项研究显示,在AHF患者中,与常规治疗相比,早期强化且持续的血管扩张策略不能显著改善180天的全因死亡和因AHF再住院组成的复合结局。

问题:采用硝酸酯、肼屈嗪、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和沙库巴曲-缬沙坦的综合早期强化和持续的血管扩张方法,是否能改善急性心衰患者的预后?

结果:在这项纳入788名因急性心衰而住院患者的随机临床试验中,与常规治疗相比,强调早期强化和持续血管扩张策略的患者组在180天全因死亡和急性心衰再住院治疗的主要终点上,与常规治疗组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30.6% vs 27.8%)。

意义:在急性心衰患者中,与常规治疗相比,综合血管扩张策略并没有显著改善全因死亡和180天急性心衰再住院组成的复合结局。

重要性:通常短期以固定剂量给予的单一血管舒张药物,不能改善急性心衰(AHF)患者的结局。

目的:评估对于AHF患者,强调早期强化和个体化滴定血管舒张药剂量的持续血管扩张策略的作用。

设计、环境和受试者:在瑞士、保加利亚、德国、巴西和西班牙的10家三级和二级医院开展了一项随机、开放标签、终点设盲试验,纳入788名呼吸困难、血浆利钠肽浓度升高、收缩压至少为100mmHg、并计划在普通病房治疗的AHF住院患者。

干预:按1:1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配至住院期间接受早期强化和持续血管扩张策略(n=386)或常规治疗(n=402)。早期强化和持续血管扩张策略是一种大量且持续扩张血管的综合且实用的方法,包括舌下含服和经皮硝酸酯、低剂量口服肼屈嗪48 h,以及快速滴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或沙库巴曲-缬沙坦等。

主要结局和测量指标:主要终点是180天的全因死亡或因AHF再次住院组成的复合终点。

结果:在随机分配的788名患者中中,781名(99.1%;中位年龄,78岁;36.9%为女性)完成试验,并且符合主要终点分析。779名患者(99.7%)完成180天的随访。主要终点是180天时全因死亡或因AHF再次住院的复合指标,干预组有117名患者(30.6%)发生(包括55例死亡[14.4%]),常规治疗组有111名患者(27.8%)发生(包括61例死亡[15.3%])(主要终点的绝对差值,2.8%[95%CI,-3.7%~9.3%];校正风险比,1.07[95%CI,0.83~1.39];P=0.59)。早期强化和持续血管扩张vs常规治疗的最常见临床显著不良事件是低钾血症(23% vs 25%)、肾功能恶化(21% vs 20%)、头痛(26% vs 10%)、头晕(15% vs 10%)和低血压(8% vs 2%)。

结论和相关性:在AHF患者中,与常规治疗相比,早期强化且持续的血管扩张策略不能显著改善180天的全因死亡和因AHF再住院组成的复合结局。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1846016

(选题审校:程吟楚 编辑:贾朝娟)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如需转载,请联系医纬达客服邮箱:univadiscnhelpdesk@merck.com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