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新冠肺炎:基因测序是发现其为何方人士 病理解剖是一窥其全盘偷袭计划

来源:    时间:2020年02月17日    点击数:    5星

2月16日晚,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全国第1、2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并已送检的消息,被大家刷屏。有人不免心生疑问:不是已经完成新冠病毒的基因测试,知道了其乃SARS的同胞兄弟,还在电镜下看见了其外貌形容,病理解剖又有何用?

基因测序发现病毒是为何方人士 病理解剖是一窥其偷袭计划

之前,我们已经从重症病人的提取物中发现了新冠病毒的存在,通过基因测序,发现其与2003年的SARS病毒一奶同胞,相似度为79.5%。此外还在电镜下看见了其头戴王冠身体滚圆。这算是对新冠病毒是何方人士,以及其外貌特征如何,看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什么要做遗体解剖?

其实,了解了冠状病毒的以上信息,对于取得抗疫战争的全面胜利,远远不够。这就好比我们只了解了敌人来自哪里,且身穿盔甲装备精良。病理解剖,则是要一窥具体的作战计划。

新冠病毒攻击人体的战略战术 急需病理解剖来提供情报

目前,人类对新冠病毒攻击人体的战略战术,知之甚少。科学家们目前从患者的咽拭子和重症患者的肺部灌液样本中,确认了新冠病毒的存在。但新冠病毒的大军有没有进攻其他部位和器官,如心脏、肝脏、胰脏、大小肠等,以及哪个器官才是新冠病毒的主攻目标,则需要通过病理解剖侦查清楚。

病理专家刘良表示,在临床上,有一些病人并没有表现出呼吸系统的症状,反而表现出心血管、神经、消化系统的症状。这可能意味着,对于一部分患者,呼吸系统可能只是必经的关卡要道,其他器官才是主攻的城池。

至于病毒大军到达某个具体器官后,选择在哪里安营扎寨,也需要病理解剖来明确。例如,现在在粪便里分离出新冠病毒核酸,但具体是驻扎在口腔、食道、胃、十二指肠,还是结肠、直肠?明确这一信息,也非常重要,因为不同部位,治疗方式和用药完全不一样。

新冠病毒安营扎寨后,采取什么样的战术,还是需病理解剖一探究竟。北大援鄂医疗队专家组组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安友仲教授表示,目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多脏器损伤,已基本成为共识,但这些判断都来自对各项临床指标的判读。

“比如,尿蛋白的发生意味着肾脏出现病变或损伤,这种损伤可能来自病毒攻击,但在缺氧性应激反应状态下患者也可能会产生肾脏损伤。”因此,一种结局,可能有多种病因。所以,要科学全面地了解新冠病毒如何损害人体,急需对死亡病例进行遗体解剖和病理检查。

再比如肺部出现的毛玻璃样变,新冠病毒究竟使用的是哪种战术,水肿、出血、感染、纤维化,还是细胞因子风暴(当人体巨噬细胞吞噬入侵的病毒时,可能错估敌人力量反应过激,释放超量的促炎因子,引发细胞因子风暴,反而伤害人体加重症状,甚至加速病人死亡)所导致?

因此,只有通过病理解剖,详细了解新冠病毒攻击人体的战略战术,然后才能针对性制定详细的防御和作战计划。

人类击败SARS 病理解剖曾提供了一系列重要情报

据了解,2003年爆发的SARS,病理解剖为明确SARS病因、发病机制,建立治疗、防护措施以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措施,立下赫赫战功。

2003年2月11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被确定为死亡病例的定点尸检医院,病理学教研室主任丁彦青带领团队主刀完成了第一例SARS死亡病例的尸检。

“那是一名60多岁的女性患者,也是广东省第一位因SARS离世的患者。我们观察全部脏器看到,病变非常严重。肺部、肝脏、脾脏、淋巴结、心脏等器官都有病变。尤其是肺部严重的肺水肿和组织坏死,肺泡上皮增生,肺泡充满渗出物,肺透明膜形成等。”丁彦青根据病理变化和特殊染色证实,观察到病毒包涵体,确定是病毒感染。“重复做了3次检验,都是这种结果。之后13日解剖的第二例,也是这个结果。我们确定它是病毒性肺炎。”

在这之前,新华社发布了北京同行的结论:“非典型肺炎病原是衣原体”。而丁彦青仍坚持判断“不是衣原体,是病毒”,并写下了4条依据。其中非常关键的2条依据,来自病理解剖观察结果:第一,衣原体肺炎属肺间质肺炎,肺泡隔会增宽,但非典型肺炎死亡病例尸检显示肺泡隔变化不大;第二,在非典型肺炎病例中找到了病毒包涵体,这是诊断为病毒性肺炎的重要依据。

基于这4例尸检结果,丁彦青团队陆续针对肺部、淋巴结、小血管等部位开展病理研究。“总结了4篇论文,分别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英国《病理学》杂志上。这对当时SARS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2003年,丁彦青团队首次提出肺和免疫器官是SARS病毒攻击的主要靶器官,首次提出“促炎症因子”过度表达与SARS急性肺损伤及全身多器官的损害联系密切,有效指导了临床实践。如今,不少科学家猜测新冠肺炎患者发生细胞因子风暴,也是基于既往的SARS研究结果所提出。

在丁彦青看来,任何一个新的病毒出现,“必须知道它的来龙去脉、病理机制。”

专家呼吁 要加快病理解剖工作

因此,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有了病理解剖和病理学的存在,才能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进而治病救人。很多临床不清楚的问题,都能在病理医生的解剖结果中找到答案。

对于新冠肺炎肆虐的当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教授、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刘良呼吁:“人命关天。要加快工作,搞清病理变化、病理生理基础和死亡机制。”

(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如需转载,请联系医纬达客服邮箱:univadiscnhelpdesk@merck.com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