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专家观点>> 消化>>正文内容
消化

李维勤教授:重症急性胰腺炎 渐进式治疗策略的指征和时机

来源:    时间:2020年02月19日    点击数:    5星

近十余年来,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的治疗,已由传统的开腹手术引流时代进入微创引流时代。引流模式的转变,使得胰腺坏死组织感染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下降,但同时也显露出一些新问题,尤其是引流指征和时机的准确把握。

 

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微创引流目前广泛采取的是“渐进式治疗策略”[1],即先行PCD,有需要的话扩张窦道行内镜清创引流,必要时再行开腹手术引流。PCD作为微创引流第一阶段的干预措施,不仅能够治愈部分胰腺坏死组织感染患者,同时也起着开路先锋的作用,其在“升阶梯式策略”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对于PCD的指征和时机存在较多争议。

 

一、经皮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的指征和时机

 

2013年,美国胃肠病学会[2]、国际胰腺病协会及美国胰腺病协会[3]各自发表的指南均推荐了如下建议:①高度怀疑或已证实为胰腺坏死组织感染,且临床指标恶化时,才考虑行PCD;②病情稳定的胰腺坏死组织感染患者,应尽量延迟至发病4周后行PCD,以使坏死组织液化或形成包裹性坏死。但不少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

 

1.是否只有确诊为胰腺坏死组织感染时才考虑行PCD?

 

2012年新修订的亚特兰大标准重新分类和命名了AP的局部并发症[4],包括急性胰周液体积聚、急性坏死组织积聚(acute necrotic collection,ANC)等。由于急性胰周液体积聚和ANC在无菌条件下都有可能自行包裹、吸收,而过度积极的PCD有带来外源性感染的风险,因此目前指南推荐,不论病灶大小、位置及范围,无症状时均无须外科干预[2]。无菌性ANC只有在出现以下情况时才考虑干预治疗[3]:①包裹性坏死占位效应引起进行性胃肠道、胆道梗阻;②伴有持续的疼痛、不适感;③胰管中断综合征并有持续的疼痛、梗阻。

对于早期并发持续器官功能衰竭的SAP患者,此时ANC虽是无菌,但要不要尽早、积极行PCD呢?指南推荐对发病数周器官功能仍进行性恶化、且无法证实为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坏死组织积聚,最好在形成包裹性坏死时考虑干预治疗[3],显然是不鼓励尽早、积极行PCD。但从病理生理角度分析,此时ANC虽是无菌性,但为SIRS及MODS之源,虽非胰腺坏死组织感染,但发展为胰腺坏死组织感染只是时间过程。因此有学者认为对于早期并发MODS的SAP患者,尤其是持续性MODS,ANC虽是无菌性,尽早、积极行PCD,不仅对控制、改善SIRS及MODS有益,而且能尽早诊断胰腺坏死组织感染[5]。但目前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2.病情稳定的胰腺坏死组织感染患者,是否一定要延迟至发病4周后行PCD?

 

对于病情稳定的胰腺坏死组织感染患者,指南推荐先使用能穿透胰腺坏死组织的抗生素治疗,尽量延迟至发病4周后行PCD,理由是:①单独使用抗生素治疗,可治愈部分胰腺坏死组织感染患者;②使用一段时间抗生素后,可排除其他来源的感染或SIRS,避免误诊胰腺坏死组织感染;③延迟至发病4周后,坏死组织可液化或形成包裹性坏死,可最大化的发挥PCD的效果;④形成包裹性坏死,也有利于内镜引流[6]

 

但一项面向全球87名胰腺病专家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仅12%的受访者表示会等到包裹性坏死形成后才行PCD,44%的会在包裹性坏死形成前即行PCD,另外44%的只要CT结果显示存在ANC即行PCD[7]。病情稳定的胰腺坏死组织感染患者延迟行PCD,有可能带来不良后果:①为了等待坏死组织液化或形成包裹性坏死,而不及时引流IPN,有可能使感染加重或扩散,导致脓毒症和MODS;②大量使用抗生素,将加剧细菌耐药问题;③继发真菌感染的风险增大。

 

目前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指南推荐的延迟PCD是最佳选择。荷兰AP研究小组建议若无技术性困难,应尽早行PCD以降低SAP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缩短住院时间。由该小组牵头的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POINTER Trial:即时PCD比延迟PCD)正在进行中,有望为胰腺坏死组织感染患者PCD时机的选择提供一项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二、外科与内镜“渐进式治疗策略”的比较

 

根据操作技术的不同,微创引流模式目前分为外科“渐进式治疗策略”和内镜“渐进式治疗策略”[6]

 

外科“渐进式治疗策略”的操作步骤如前所述:先行PCD(理想的路径是左侧肾前和降结肠间隙),有需要的话扩张窦道行内镜清创引流,如视频辅助腹膜后清创引流术,必要时再行开腹手术引流。

 

近年来,随着超声内镜的普及,新的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广泛应用于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清创引流,并发展为内镜“渐进式治疗策略”,具体步骤如下: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后壁或十二指肠穿刺开窗,用球囊扩张后,放置2根双猪尾支架和1根鼻-囊肿导管用做术后持续引流;如有需要,进一步扩张通道,内镜可经此通道进入坏死组织灶,并在直视状态下行清创引流术。

 

两种“渐进式治疗策略”各有优缺点。外科“渐进式治疗策略”的优势在于适用于95%的胰腺坏死组织感染患者,并且清除效率高,但可能需要在全麻状态下操作,并且会存在长期的胰外瘘。内镜“渐进式治疗策略”更能降低全身炎症反应,并且避免腹部切口及相关的并发症(胰外瘘、切口疝等),但不适用于远离胃腔或没有形成WON的病例,而且需要复杂的操作步骤和非常熟练的操作技术。

 

与传统的开腹手术引流相比,两种“渐进式治疗策略”均能降低胰腺坏死组织感染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1, 7, 8],但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哪类患者更适合选择哪种治疗策略。全球胰腺病专家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7],不同专业的医生往往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特长选择治疗策略,即消化内科医生多选择内镜“渐进式治疗策略”,而外科和介入科医生则选择外科“渐进式治疗策略”。一项针对这两种“渐进式治疗策略”疗效对比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TENSION trial)正在进行中,有望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9]

 

三、中转开腹手术引流的指征

 

虽然IPN微创引流清除的成功率逐年升高,但并不能完全取代开腹手术引流。目前的难题在于:①不能准确预估哪类胰腺坏死组织感染患者可能难以经微创引流治愈;②没有明确的中转开腹手术引流的指征。由此造成部分胰腺坏死组织感染患者遭受不必要的开腹手术引流,或者丧失中转开腹手术引流的最佳时机。

 

2010年,van Santvoort HC等提出“渐进式治疗策略”治疗胰腺坏死组织感染时,并没有指出中转开腹手术引流的指征[1]。近年来,很多学者一直在探讨这一问题,Babu等认为PCD后1周内脓毒症逆转、PCD时APACHE Ⅱ评分低、发病后1周内出现器官功能衰竭是预测开腹手术必要性的早期独立预后因素。但该研究的缺点在于样本量较小,且预测因素包含PCD后指标,临床指导价值有限[10]。最近,荷兰AP研究小组通过一项析因分析得出:男性、MOF、大面积不均质的胰腺坏死是提示单纯PCD不能完全有效控制病情的独立预后因素[11]

 

目前,一般认为中转开腹手术的指征包括:①微创引流过程中,脓毒症新发或持续存在;②出现不能有效控制的并发症,如出血、消化道瘘等。但每一位胰腺坏死组织感染患者中转开腹手术的指征并非千篇一律,必须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经治医生的经验和能力,以及所在医院的综合实力等,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合适的治疗方案。既要重视微创化、损伤控制原则,又不能否定中转开腹手术引流的必要性,避免胰腺坏死组织感染患者的外科治疗走向另一个极端。

 

总之,“渐进式治疗策略”治疗胰腺坏死组织感染,已经被广大医生接受并认可,大势所趋。但毕竟其发展时间只有短短数年,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同时,身处胰腺坏死组织感染治疗“引流优先”的时代,在诊断胰腺坏死组织感染方面,由传统的被动应对模式向前瞻积极处理模式转变则是非常必要的。

 

李维勤教授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军队学科拔尖人才。现任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军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胰腺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胰腺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作者:李维勤 童智慧

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热点文章

  • 还没有任何项目!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