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神经>>正文内容
神经

疼痛是什么?中国科学家揭示疼痛的神经起源

来源:    时间:2020年04月24日    点击数:    5星

疼痛是什么?几乎每个人都非常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但要具体描述自己有多痛却又没那么简单,让别人知晓自己的疼痛则更加困难。事实上,对疼痛的客观和准确评估是疼痛研究的最大难题之一。近日,来自中科院心理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在《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揭示疼痛诱发高频振荡信号的神经活动基础。

既往研究发现,疼痛诱发的gamma频段高频振荡信号(GBO)是最能客观反映疼痛程度的特异性生物指标之一。然而,GBO的神经起源一直以来都存在较大争议:有些研究提示,GBO可能来源于初级躯体感觉皮层(S1),而另一些研究则支持GBO起源于初级运动皮层(M1)。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多借助脑电技术研究GBO的特性,但脑电空间分辨率低,难以明确GBO的脑内神经电生理活动基础。

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给大鼠施加激光疼痛刺激的同时,同步记录动物皮层脑电(ECoG)以及双侧S1和M1不同深度的神经电生理信号。通过分析脑内局部场电位(LFP)和神经元放电与皮层脑电信号的关系,研究人员发现,皮层脑电记录到的疼痛诱发的GBO来源于疼痛刺激对侧S1的浅层中间神经元。

具体来说,该研究主要提供了四个方面的研究结果,支持GBO源于疼痛对侧S1的假说。

第一,相较于其它脑区,位于伤害性疼痛刺激对侧的S1浅层LFP的GBO能量最大。

第二,位于伤害性疼痛刺激对侧的S1浅层LFP与ECoG所观测到的GBO具有最高的相位相关性,且仅S1浅层内的疼痛诱发GBO在发生时间上早于ECoG记录到的GBO。

第三,S1和M1内的中间神经元对疼痛刺激的响应存在着重要差异:一方面,对侧S1中间神经元比同侧S1中间神经元具有更高的诱发放电率,而双侧M1中间神经元诱发放电率则没有显著差异;另一方面,S1中间神经元比M1中间神经元具有更强的兴奋性响应和更弱的抑制性响应。

第四,仅对侧S1浅层的中间神经元放电与ECoG记录到的疼痛诱发GBO高度相关

该项研究结果互相印证,研究揭示了疼痛诱发GBO的神经起源,加深了人们对GBO这一潜在疼痛客观评估指标的神经电生理机制的认识,为疼痛强度的评估和镇痛效果的评价提供了基础。

此外,结合神经调控和生物反馈技术,有望通过调节初级躯体感觉皮层的浅层中间神经元的GBO信号来缓解疼痛,进而发展为新的镇痛技术。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