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医院的“慢性病”该治一治了!完善诚信体系或是有力帮手

来源:    时间:2020年06月04日    点击数:    5星

很多医院都有一本欠费账。在争分夺秒救治病人的医院里,欠费是一种“慢性病”。尽管不同的医院都有一套关于医疗欠费的管理制度,但这种“慢性病”仍然给临床科室及医生带来了压力。完善的诚信体系或可成为解决医疗欠费的有效途径。

医院里的“慢性病”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医疗费用管理科科长陈满章的电脑里藏着这家医院的“隐痛”。他打开的一份表格显示:截至2020年6月1日,该院2019年尚未收回的医疗费用合计约753万元,欠费者有130人。

陈满章和同事专门和欠费者打交道。他们拨出的电话有的被当成诈骗电话;有的常被“拉黑”;有的无法接通;即便接通后,收到的不少回复也很敷衍……

欠费是不分贫富的。比如,一位美籍华人被送到医院抢救时,为证明治得起病,他的亲属曾对医务人员亮出存折。但一个多月不幸离世后,9万多元费用只交了3000元。一位江西籍患者因大出血入院,最终抢救无效去世。患者女儿称,自己和父亲一共就见过三面,出于道德顶多拿一万五。还有因突发情况被送来的病人,有人不治身亡,也有人好转后,半夜溜走。

该院心胸外科护士长苏建薇说,有的欠费者看上去并不缺钱,至少探视的家属穿着颇为时尚,拿着新款手机,吃饭只叫外卖,唯独就是不缴费。

陈满章认为,自己遇到的大部分欠费患者都是弱势群体,确实有一些人因病致贫。医院“头痛”,患者自己也头痛。

“慢性病”让医生倍受压力

欠费,让临床科室和医生均受到了直接的压力。在医疗欠费管理部成立之前,追讨欠费更多由医生和护士完成。有医生表示,医生应该专心治病,说钱实在太难开口,尤其是在治疗效果不如预期好的时候。有的病人家属直接一句话——先把病治好。

患者欠费的窟窿有时要科室来填补。比如一位高危产妇在宁波一家三甲医院成功产子后跑掉,按照这家医院的规定,欠费的20%由科室来承担,几位医生只能平摊了4000多元的费用。

中山市人民医院是当地最大的综合性三甲医院,以收治急危重症患者为主的神经外科、急诊科、心胸外科占了“欠费榜”前三名,合计占全部欠费的70%以上。

患者有喝农药倒下的、一氧化碳中毒的、在车祸中造成身体多处重型损伤的,还有人大动脉出血,耽搁半小时就可能丧命……对这些人而言,不紧急处理,几乎等于“夺命”,医院只能先紧急救治。由于临床科室和病人第一次见面已在监护室里,或在病人被拉往手术室的路上,所以这个时候患者就已经开始欠费了。

不少科室主任找到陈满章,“又来一个要欠费的,怎么办?”他只能说:“先救,后面的我们来处理。”但他也无奈,“不给他们一颗定心丸,谁愿意一边劳动一边‘掉血’?”

虽然欠费不会直接与医务人员收入挂钩,但欠费过多会对科室的绩效产生一定影响。还有一些医生颇有微词:医院专门成立了一个科室,怎么都追不回欠款?

医疗欠费管理制度“力不从心”

几乎每家医院都有一套关于医疗欠费的管理制度,但陈满章说,条款只是对内,对患者,他们没办法进行任何约束。尽管13年间,他们到法院起诉过209位欠费者,涉及欠款2000万元左右,但仅仅收回了部分。

一些人本就困难,连可供强制执行的财产也没有。陈满章不想再给患者增加律师费、诉讼费等负担。因此,2019年至今,他没有起诉一位患者。陈满章毕业于药学专业,没学过关于医疗欠费的处理技巧。医务人员所受的医学教育里没有应对欠费这一项。

实名就诊制施行之前,找到患者追讨欠款就是挑战。如果对方经常更换手机号,或是碰上一些外地的患者,他们常常束手无策。一位曾上门讨债的工作人员记得,他们在村里讨债时,曾被人放狗追着跑。

有的欠费者十分敏感,会在当面沟通时用手机录音;有的患者指责工作人员向自己追债“良心何在?”;有的患者还涉及工伤问题,医疗费用由谁承担备受争议,甚至直到患者去世,费用还未缴清……

中山市已推行城乡一体的全民医保,但仍有一部分外地患者欠费。究其原因,有人属于一直打零工,没有医保;有人来自农村,保险转接不到位;有外地老人七八十岁,身体不好,无法回当地办理相关手续……

几乎每半个月,陈满章都会拨通那些熟悉的号码,询问还款进展。在收费处排队的其他人听到此事,犯起了嘀咕,“还可以欠医院钱呢?”他赶紧做了解释。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顾虑:一方面,他希望公众注意到医疗欠费难题;另一方面,他担心说多了会不会有更多人效仿,到最后欠费更多。

陈年旧账还躺在电脑里,2020年,陈满章又建了一份新表格:2020年前5个月,出院未结账患者已有80人,欠费金额超过345万元,这个数字还在上涨。

诚信体系需完善 医院“慢性病”需根治

欠费是医院一直存在的“顽疾”,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单靠医院的力量无法解决,需要加快多管齐下长效治理。

国家卫生健康部门曾表示,各地需设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用于解决急重危伤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无力支付相关费用患者的医疗救治问题。然而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封顶2万元,此类救助是“杯水车薪”。

事实上,医疗欠费是国际性的难题。在美国,商业保险覆盖较为全面,逃费与个人信用挂钩。在国内,保险更偏重于意外事故和大病。人们的保险意识不强,买得起保险的人相对经济基础较好。此外,国内的诚信体系也尚未建立起来。

目前,国内的诚信数据库还不够健全,医院还不能向银行等单位直接提供恶意欠费者的名单。所以,要解决欠费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要让赖账的患者意识到,恶意欠费将直接影响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法律将成为解决医疗欠费的有效途径。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