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莱芜杀医案”医院成被告 医院医生不应成为“完美受害者”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21年07月16日    点击数:    5星

转眼间,轰动一时的“莱芜杀医案”已过去5年有余,凶手也于去年被执行死刑。如今,此案再次进入大众视野,这次医院站在了被告席上,被患儿家属控诉诊疗过程有不足,索赔105万元。

莱芜杀医再开审:亲属向医院索赔105万 院方坚称无过错

砍杀儿科医生李宝华的凶手陈建利之妻孟洋起诉莱钢医院(下称莱钢医院,现改名为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一案,7月15日在济南市钢城区人民法院开庭。

庭审过程中,孟洋一方认为,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严重过错,从而导致婴儿死亡,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莱钢医院一方则坚称,医院不存在任何过错,不应赔偿。

据2021年1月12日孟洋收到的司法鉴定意见书显示:莱钢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与被鉴定人死亡有一定因果关系,责任范围为“次要程度”。

意见书认为,莱钢医院产科和儿科的诊疗过程均有不足。

医院产科,在针对新生儿出生后出现发热、黄疸的病情诊疗方面,未能结合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情况,完善感染性炎症的辅助检查,在综合分析患儿病情、及早规范性运用抗生素方面存在不足。

在转入儿科之后,医院给予抗感染、完善检查、氧疗以及进一步给予NCPAP(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符合规范要求,但后续对患儿出现休克表现的识别和处理上存在欠缺,对患儿出现肺出血的抢救中也存在不足。

在7月15日庭审中,莱钢医院虽承认司法鉴定意见书的真实性,但仍强调,院方治疗过程无过错。

最终,法院宣布休庭,择期宣判。

再次回顾这场医患双输的悲剧事件

2016年2月19日,陈建利之女在莱钢医院出生,20日开始发烧,21日转入莱钢医院儿科病房,当日下午4点,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陈建利签字。患儿病情未见好转,2个半小时后,即下午6:30,儿科医生李宝华与陈建利沟通,陈建利在放弃治疗相关资料上签字。

孩子去世后,陈家人无法相信这样的噩耗,要求院方做出解释。

约30分钟后,该院领导现身与家属商谈。家属离开后,莱钢医院又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会议记录显示,婴儿离世是因产妇妊娠糖尿病引起宫内器官衰竭和败血症,医院的治疗措施及时且得当,没有瑕疵。

陈家人一开始讨要5万赔偿,随后降至3.5万元,最后降至1.5万元。院方表示,可以走一个医疗事故保险,但金额不超过1万元。多日等待后,1万元赔偿也被否决。

8个月后,也就是2016年10月3日一早,陈建利买了一把半米长的砍刀,并请商家为其开刃,放入随身携带的一绿色帆布包内,前往医院。陈建利在医生休息室找到李宝华,质问李宝华其女儿死因及赔偿问题。

据陈建利供述,李宝华答“这事和我说不着”,让他去找莱钢医院负责医患纠纷调解的曹科长。陈建利情绪彻底失控,趁李宝华接听电话之机,陈建利抽出帆布包内的砍刀猛力砍击李宝华头部。李宝华跑出门外,陈建利持刀紧紧追赶至医生办公室门口,又猛力砍击李宝华头部两刀,进入医生办公室后又连续用力砍击李宝华头部数刀,致其当场死亡。

陈建利告诉警方,在事件协调的过程中,他一直没有伤害李宝华的想法,也没有去找李宝华的想法,是莱钢医院最终不与他协商,让他萌生了通过砍李宝华让莱钢医院付出代价的想法。

2018年7月27日,原莱芜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陈建利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陈建利不服,提起上诉。

2019年7月3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经最高人民法院复核,2020年6月12日上午,陈被执行死刑。

二审维持死刑判决后,陈建利的妻子孟洋对莱钢医院提起民事诉讼,认为院方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并针对其侵权责任提出索赔。2019年6月25日,该案被济南市钢城区人民法院受理。

2021年1月12日,孟洋收到上述司法鉴定意见书。

医院医生不应成为“完美受害者”

司法鉴定意见显示,莱钢医院对夭折婴儿的诊疗过程并非完美,不少人对涉事医院以及被杀医生李保华的惋惜和同情可能会因此而减少,甚至转而同情凶手。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尽管诊疗过程不完美,但并非医生明知有其他方法救女婴性命,却故意选择造成女婴死亡的方案。如果医生是故意而为,那是故意杀人罪。真实的情况是医生竭力救治,只是有一定疏忽,这最多属于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绝不是凶手杀医生的理由。

其次,医疗本身具有不可预知性,即使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有十分把握,有时也会因病情的突然变化而措手不及。小儿体质娇弱,全身脏器还未发育完善,病情变化快,尤其是新生儿,加之完全不能主诉病情,病情恶化很难及时发觉,进一步给诊疗带来挑战。

再之,医生只是凡人,是人就可能会犯错,或大或小的错。儿科医生本就短缺,医生的劳动强度太大,分配给每个患者的时间有限。即便所有操作流程都背得滚瓜烂熟,也可能因脑子卡壳,或一时思虑不周,漏了某个环节。医生也不想有疏忽,可疏忽就这样发生了。

如果医院医生犯了错就要严惩不贷,那么试问谁还敢当医生?下面这位刚高考完原想学医的孩子,就因上述事件打消了学医念头。

一医生亲戚:“我报医学院临床医学,行不?”

医生回答:“行。但是,你分数要能保证不被调剂到儿科。”

亲戚想了一下说:“那我不报了。”

还有一位已经在学医的医学生表示:“我可得好好学习,以后可不能被调剂到儿科去。”

没有医生不希望治好病人,只因为他们也是普通人,会脆弱,会疲惫,也会束手无策。就像纪录片《中国医生》里讲述的那样:“所谓医生的责任与担当,不过是一群普通人穿上了白大褂,开始救死扶伤。”

如果我们求全责备,只会导致已经学医的人想法逃离,正在选择专业的学子退避三舍,无医可治绝不是危言耸听!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