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医生心中都竖着块墓碑——医生缘何会误诊?
诊断就像是一种概率游戏,没有哪位医生一辈子不误诊。而只有谈论误诊,正视误诊,才能解决问题,避免更多的误诊。
每个医生的心中都竖着两块碑:一块丰碑,一块墓碑。丰碑上面刻着每一位诊治成功病例的名字,鼓舞医生无畏前行;而墓碑意味着失败与教训,这些教训与伤害成为医生心底永远的内疚与伤痛,促使医生自省。医生也是普通人,需要借助失误成长,丰富经验。
她经手过大约30万份误诊的病历报告
71岁的陈晓红是中国研究误诊最多的人之一。
究竟经手过多少份误诊的病历报告?陈晓红记不清具体的数字了,“大约30万份吧。”她见证过梅毒在上世纪70年代消失,又卷土重来,误诊率最高时达到60%。如今,所有医生都认识了它,极少误诊。
在《临床误诊误治》杂志当主编时,她把很多误诊病例和经验教训推到公众眼前。但这一路走的异常艰辛。
医学大咖愿自揭伤疤 避免年轻医生再误诊
上世纪90年代初,当陈晓红和同伴写好第一版《误诊学》时,却被大大小小的出版社拒绝,因为当时从来没有一本医学书籍以误诊为主题。为了让新书顺利出版,她拜访当时的医学大咖,请他们帮忙写序。
中国泌尿外科先驱者、两院院士吴阶平向陈晓红敞开了门。初次见面时,吴阶平丝毫不掩饰地向陈晓红坦承他犯过的错误。
最终,《误诊学》顺利出版,甚至被盗版,翻译成繁体字,流行于港台。出版社想要维权,陈晓红不同意——她想让更多人看到这本书,哪怕看的是盗版书。
1995年,陈晓红去《临床误诊误治》杂志当主编。在那时,医疗纠纷开始增多,把许多医生缠得焦头烂额。承认误诊,无异于自找麻烦。但一批老院士、老医生,甚至是早已宣布搁笔的知名医生,愿意说一些刺耳的话,愿意撰写反思误诊误治的文章,把封笔之作留在了这本杂志上。
那些给杂志投过稿,愿意自揭伤疤的老院士,如今大多离开人世。陈晓红感叹,这些在中国现代医学史上留下痕迹的“大家”,在回望从医生涯时,极少提及成就,都在讲犯过的错误。这些血淋淋的教训,可以帮助青年医生迅速成长,避免更多误诊。
医生缘何会误诊?
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发出警告:每年超过1.38亿患者因医疗失误而受到伤害,仅在中低收入国家就有260万人因此死亡。WHO称,每10名病人中就有4名在初级保健和门诊保健期间受到伤害。诊断失误、药物或非药物疗法处方错误、药物使用不当是导致患者因医疗失误而受到伤害的三大主要诱因。
对于误诊,我们当然会责怪医生医术不精,但事实上,医生也是人,难免会有疏忽错误的时候。导致误诊的原因很多很多。
1、年轻医生误诊,大多因为经验不足;老医生误诊,大多因为经验太丰富,想当然。
误诊不是A病被误诊为B病,而是A病可以被误诊为许多病,而许多病可以被误诊为A病。不同疾病之间盘根错节互相交织,相似的症状可能通往许多疾病,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越来越隐秘、个体化。
2、新的疾病的出现。
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向杂志社发来文章,统计了2011年至2014年诊治的30例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外院初诊误诊率高达100%。这是个少有人了解的新疾病。全世界范围首例报道这个疾病是在2007年。
这篇文章迅速引起编辑部的重视,马上刊登,提醒其他医生重视。慢慢地,各地医院不断公开分享相关的诊疗经验和误诊病例,医生送检意识变强,到了2021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公布了121位确诊抗NMDA受体脑炎的患者,只有43人曾被误诊。
3、医学专科越分越细,许多医生只专注研究一个专科的其中一种病,当患者有多种疾病,就容易漏诊。
4、医患互相不信任。
有的未婚女性肚子疼,故意向医生隐瞒了个人性史,导致医生找错病因,而没想到是宫外孕。
5、超越指南用药,考验医生勇气。
对于常见疾病,医生需要根据对应的诊疗指南用药、治疗,但指南里的标准,并不能完全匹配于每个病人。
比如,按指南规定,煤气中毒病人要输液200mg烟酸,但有医生遇见过超出想象的经验:用2000mg,是指南的10倍的烟酸,才救回病人。但超越指南用药,极其考验医生的勇气。如今,为了避免过度医疗,系统能自动识别医生的用药量,一旦发现超出指南的规定,会对医生罚款。而且一旦发生医疗纠纷,会被质问为何不按指南的要求开药?
6、因害怕惹上官司,影响名誉等原因,敢于面对误诊、漏诊的医生不少,但敢于开口的医生比较少。
人体很复杂,医学有局限性。每个医生都希望手到病除,也都希望误诊率降到最低,但是再控制也控制不住。只有鼓励更多医生敢说,勇敢真诚地分享临床上的误诊案例,才能避免更多的误诊。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
参考资料:
大声说误诊 每个医生心里都有片墓地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2974479654008110&wfr=spider&for=pc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点文章
热门关键词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