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入户消杀惹争议?必要性不容怀疑 过程有待改善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22年05月11日    点击数:    5星

近日,一段防疫人员入户消杀的视频意外流出,挑动了很多网友的神经。看过视频的人们开始焦虑:这样消杀,会不会造成财产损失?电器会不会损坏?

疫情期间,入户消杀有必要,不容怀疑,但如何保证过程专业规范,值得探讨。这就好比驾照考试,不只是看开车的技术好不好,还要看对操作流程的执行是否严格,对交通规范的遵守是否到位。

一段视频掀波澜 官方回应:终末消杀必须做!

视频发生地是江苏徐州睢宁县某小区家庭内,几名消杀人员口头说明自身情况后,开始了工作。

首先对“冰箱”进行消毒。打开冰箱门后,一顿喷洒消毒水。然后,是喷洒客厅里所有陈设。最后,对阳台上晾晒的衣服进行消毒。恐怕消杀不到位,逐件扒开每件衣服喷洒。

随后又有人曝出,按常规操作,消毒水主要成分应该是过氧化氢,但视频里使用的是次氯酸钠。次氯酸钠消毒液的适用范围,其中一个是白色织物,因为其会让有色衣物褪色。

另有网友质疑防疫人员将居民生活物品随意处置,消杀过程过于粗暴,消杀过后,整个家中一片狼藉。

就在一部分网友一肚子怨气之际,江苏徐州睢宁县宣传部工作人员回应称,网传视频是根据当地防疫政策,对阳性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住所进行终末消毒。消杀全程录音录像,按专家指导意见结合消杀要求执行,冰箱内物品是按要求处置,事后已为居民补偿食品及消毒礼包。

“无线睢宁”微信公众号7日、9日,则分别发布文章《终末消杀,必须做!》《终末消杀有多重要?》,其中提到:

根据《新冠肺炎疫情消毒技术指南》,为了彻底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终末消毒,必须做!必须做!必须做!

入户消杀有相关规定做依据

“入户消杀”实际上是“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的一种。

2015年,国标《疫源地消毒总则》指出,“终末消毒”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消毒。“终末消毒”可以是传染病病人住院、转移和死亡后,对其住所及污染的物品进行的消毒。这就意味着,针对传染病病人住所进行消毒,并非针对新冠病毒的规定,早在新冠之前就有对应的规则要求。

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国疾控中心和国家卫健委也发布了一系列新冠疫情的防控方案相关技术文件。

《新冠肺炎疫源地消毒技术指南》指出,对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住院、转运期间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进行随时消毒。终末消毒范围包括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或活动过的场所,如居所、工作学习场所、诊疗场所、转运工具,及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场所。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短暂经过,无明显污染物的场所,无需进行终末消毒。

对于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所进行终末消毒的范围包括:室内空气、地面、墙壁等环境表面,桌、椅等家具表面,玩具,电器特别是冰箱及其冷冻食品,开关、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患者使用的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等。

此外,《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指出“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强制消毒处理。”

入户消杀如何保证过程专业规范?

对于消杀的必要性,上海市环境整治消杀工作专班、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健康促进中心4月26日发布信息介绍,由于阳性感染者居所环境中可能有病毒的存活,冰箱冷藏室、冷冻室、衣帽间、洗手间等病毒存活的时间往往较长,如不进行有效的终末消毒,将有可能导致进入居所的人员感染,并造成病毒传播扩散。

5月10日上午,上海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整个环境清洁消杀工作在落细落深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将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查找短板,不断优化提升消毒工作的质量。入户消毒也会在下阶段不断加强管理,“改进工作”。

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金晨介绍了入户消毒作业的过程,以消除市民疑虑,争取理解。金晨介绍,入户消毒作业按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在消毒前,社区工作人员与感染者及其家属积极沟通,争取他们对入户消毒作业的理解和配合,同时还要了解屋内是否有特别的保护需求。在这里,也提醒居民朋友,在终末消毒作业前,能主动告知屋内对消毒剂敏感的物品,或需要特别保护的物品,便于消毒人员作业时选取更有针对性的消毒方法。

二是消毒过程中,专业队伍严格按照标准规范作业,并做好消毒记录工作,留档备查。消毒时,由相关工作人员对作业全过程进行监督评价,填写过程评价表。

三是在消毒完成后,在社区及时做好公示告知工作。

为了严把消毒质量关,疾控部门每天会抽查消杀服务企业,重点检查消毒剂配比、消毒器械和消毒过程的有效性等,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同时,还组织了多场面向基层消杀队伍和消杀服务企业的专题培训,就入户消毒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指导。

入户消杀要规范 也要有温度

疫情防控期间,清洁消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入户消杀工作,多数网友表示支持,但也有不少人希望入户消杀工作能做得更细致。从居民的角度来考虑,相互尊重,用人情化的管理来打好疫情的胜仗。

因为很多消毒剂是强腐蚀性、强氧化性的,很多网友担心消杀工作会对家里的物品造成损伤,例如墙纸壁纸、字画古玩、高档实木家具、木地板、漆面、皮沙发、布沙发、地毯,手办摆件、藏书、养的花花草草等。而中国现行的法律中,对于病家消杀造成的私人财产损失,该由什么机构赔偿,如何赔偿,并无规定。

5月11日,上海辟谣平台在采访了上海负责消杀的有关部门和专家后,做出了回应,答复如下:

消毒内容主要是室内空气,厨房、卫生间、经常接触的物表以及患者使用的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等。一般对室内空气进行超低容量喷雾,一般物体表面进行常量喷雾器喷洒或擦拭消毒。在低温环境下,病毒可以长时间存活,因此对冰箱内放置的食物将作为医疗废物进行处置,并对冰箱内外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冰箱内如有贵重药物,请提前取出或标明。

在消毒前,居民要先关闭各类电器电源,避免造成电器线路的短路;可对贵重物品提前遮挡或打包存放,并按照30天不开启的要求存放。

居民返家后可用清水和抹布对环境表面进行清洁,对织物、餐饮具等进行浸泡冲洗,加强居室通风换气。

总之,为避免可能发生的纠纷,需要在消杀前做好“准备工作”,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将钥匙“一交了之”。

消毒前,疾控机构要与病家充分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社区工作人员也要与相关居民进行充分地沟通,对于不理解的居民,要普及消杀的意义。同时告知居民,若有较为珍贵的物品,要提前告知消杀人员。

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对于阳性感染者居住活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有必要性。但入户消杀要规范,也要有温度。只有充分尊重被消杀的居民,让他们明白和理解入户消杀的意义,并保护好他们的个人财产,才能让抗疫消杀更深入人心!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

参考资料:
惹争议的入户消杀,为何成了本土疫情防控的“标准操作”?
https://mp.weixin.qq.com/s/g9tn5AHH6BK0cmu_brnJuA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