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专家观点>> 心血管>>正文内容
心血管

王健明教授: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干货满满!

来源:    时间:2022年05月18日    点击数:    5星

冠心病是常见病,也是高危险疾病,药物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按照用药作用可分以下几类。

一、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

目前此类药物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钙拮抗剂(CCB)。

(一)硝酸酯类药物

硝酸酯类药物能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灌注,缓解心绞痛症状。硝酸酯类药物为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剂,会反射性增加交感神经张力,使心率加快,因此常联合负性心率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CCB治疗CSA(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舌下含服或喷雾用硝酸甘油仅作为心绞痛发作时缓解症状用药,长效硝酸酯类药物用于降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并可能增加运动耐量。用药时间应间隔6~8小时,以减少耐药性[1-3]。

硝酸酯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面部潮红、心率反射性加快和低血压,不良反应以短效硝酸甘油更明显。第1次含服硝酸甘油时,应注意可能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使用治疗勃起功能障碍药物西地那非者24小时内不可应用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以避免引起严重低血压。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或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引起的心绞痛,不宜使用硝酸酯类药物[1]。

(二)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按照作用特性不同将其分为三类:①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于β1受体,常用药物为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等;②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作用于β1和β2受体,常用药物为普萘洛尔,目前已较少应用;③α1、β受体阻滞剂:可同时作用于β和α1受体,具有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常用药物为阿罗洛尔和拉贝洛尔。β受体阻滞剂能够抑制心脏β1肾上腺素能受体,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同时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使心绞痛发作减少。用药后要求静息心率在55~60次/分。如无禁忌证,β受体阻滞剂应作为稳定型心绞痛的初始治疗药物。为减少β2受体被阻滞后引发的不良反应,更倾向于使用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及阿替洛尔等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经肾脏清除,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需调整剂量,调整剂量小于25~50mg/d。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主要经肝脏代谢,仅不足5%的口服剂量经尿液以原形排泄,肾功能不全患者不需调整剂量。多项研究证明,心肌梗死后患者长期接受β受体阻滞剂预防治疗,可降低相对死亡率24%[1,2,5]。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由较小剂量开始,应个体化用药。伴严重心动过缓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紊乱、明显支气管痉挛或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β受体阻滞剂。周围动脉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及严重抑郁是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相对禁忌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可谨慎使用高度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1,2]。

(三)钙拮抗剂

CCB通过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减少心肌耗氧量发挥缓解心绞痛的作用,对变异性心绞痛或以CAS为主的心绞痛,CCB是一线治疗药物。长效CCB能减少心绞痛发作。

CCB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外周水肿、便秘、心悸、面部潮红,低血压也时有发生,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头痛、头晕、虚弱无力等。β受体阻滞剂和长效CCB联用较单药更有效。非二氢吡啶类CCB地尔硫䓬或维拉帕米可作为对β受体阻滞剂有禁忌患者的替代治疗,但对环孢素、他克莫司的血液浓度有增高的影响[1,2,4]。

(四)其他治疗药物

1.改善代谢性药物
曲美他嗪通过调节心肌能源底物,抑制脂肪酸氧化,改善心肌缺血及左心功能,缓解心绞痛。

2.尼可地尔
尼可地尔具有独特的双重药理机制,既能特异性开放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的钾通道,改善微血管功能,又具有类硝酸酯类作用,扩张冠状动脉,对稳定型心绞痛和其他各型心绞痛均有明显疗效。

二、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

(一)阿司匹林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和血栓烷A2(TX A2)的合成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所有患者如无用药禁忌证均应长期服用。研究证实CSA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血管性死亡的发生风险,对肾脏血管也有益处。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范围为75~150mg/d(常用剂量为100mg/d),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出血或对阿司匹林过敏,无法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改用氯吡格雷来替代[1,2,7]。

(二)氯吡格雷为P2Y12受体抑制剂

通过选择性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体而阻断ADP依赖激活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有效减少ADP介导的血小板激活和聚集。

(三)替格瑞洛

为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可与P2Y12受体可逆性结合,直接作用于血小板ADP受体,无需经过肝脏代谢起效。既往有脑出血患者禁用。

(四)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TC和LDL-C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同时还有延缓斑块进展、稳定斑块和抗炎等有益作用。对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即使LDL水平并非很高,仍有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指征。由于阿托伐他汀和氟伐他汀主要通过肝脏代谢,仅有5%药物经肾脏清除,所以当肾功能下降时无需调整药物剂量。但普伐他汀、辛伐他汀以及瑞舒伐他汀主要经肾脏清除,会在CKD患者体内蓄积,因此CKD患者上述药物剂量需减半。同时应用时应该考虑代谢酶的影响,且由于氟伐他汀主要通过CYP2C9代谢,避开了环孢素、贝特类、烟酸类、CCB、氯吡格雷、地高辛等常用心血管疾病药物的影响,因此在CKD患者血脂管理中需要增加剂量时,氟伐他汀更为安全。肾移植术前、术后脂质代谢紊乱,他汀类药物可作为有效地治疗用药[1,2,6,14]。

2012 KDIGO指南针对CKD患者的血脂管理建议:对于成人肾移植受者,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ⅡB)。年龄<18岁的CKD患者(包括长期透析治疗和肾移植患者),不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12]。

(五)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转化酶受体阻滞剂(ARB)

ACEI对于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或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高危冠心病患者均应使用。所有冠心病患者均能从ACEI治疗中获益,对于发生不能耐受的干咳等ACEI的患者可改用ARB。特别需要注意,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ACEI和ARB,肾移植患者肾功能异常时,服用时谨慎。与硫唑嘌呤合用,有加重骨髓抑制的可能[2]。

三、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稳定性心绞痛也称劳力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CSA(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原则包括:①缓解心绞痛,治疗心肌缺血;②预防危险事件治疗[2]。

(一)缓解心绞痛,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

该类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CCB、短效硝酸酯类药物的一线治疗药物和长效硝酸酯类药物、伊伐布雷定、尼可地尔、雷诺嗪和曲美他嗪等其他抗心肌缺血药物的二线治疗药物,必要时将二线药物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1.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应作为CSA的初始治疗首选药物之一,用药后要求静息心率降至55~60次/分,特殊情况可降至50次/分。常用药物包括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宜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目标剂量。

2.CCB

对于β受体阻滞剂改善症状不明显或不能耐受的患者,考虑使用CCB。血管痉挛性CSA建议使用CCB和硝酸酯类药物,避免使用β受体阻滞剂。长效二氢吡啶类CCB可以作为CSA患者的初始治疗药物之一;血压正常的CSA患者可首选β受体阻滞剂,必要时可换用或加用二氢吡啶类CCB。当CSA患者合并高血压时可应用长效CCB作为初始治疗药物。非二氢吡啶类CCB中,地尔硫䓬或维拉帕米可作为对β受体阻滞剂有禁忌证患者的替代治疗。推荐使用长效二氢吡啶类CCB,而非短效CCB。

3.硝酸酯类药物

硝酸酯类药物对于CSA,其治疗的主要是预防和减少缺血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短效硝酸酯类药物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可发挥更大的抗缺血效果。对于无心绞痛的患者应避免常规应用硝酸酯类药物。舌下含服或喷雾用硝酸甘油仅作为心绞痛发作时缓解症状的用药,也可于运动前数分钟使用,可间隔5分钟重复用药最多3次,如疼痛仍未能缓解可静脉给药。长效硝酸酯类药物不宜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的治疗。

4.其他抗心肌缺血药物

①曲美他嗪可与β受体阻滞剂等抗心肌缺血药物联用;②伊伐布雷定推荐用于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或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率仍大于60次/分的患者;③尼可地尔与硝酸酯类药物不同的是,尼可地尔还可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1,2]。

(二)预防危险事件治疗的药物

1.抗血小板治疗药物 对于CSA患者,长期低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血管性死亡的发生风险,不能耐受的患者可改用氯吡格雷。

2.他汀类药物 脂质代谢紊乱是肾移植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CSA的重要危险因素。调脂、降低LDL-C水平是首要治疗目标。如无禁忌证,CSA患者应尽量将血浆LDL-C控制在<1.8mmol/L,或至少较基础值降低一半[11]。治疗中应严密监测转氨酶及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标,及时发现药物可能引起的肝肾功能损害和肌病的发生。若他汀类药物未能达到理想的调脂效果或患者不能耐受,可加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10mg/d)。

3. ACEI/ARB 所有CSA伴高血压、糖尿病、LVEF<40%、合并CKD的患者,如无反指征,均应接受ACEI;不能耐受ACEI时改用ARB。对CSA合并其他血管病变患者,ACEI或ARB治疗也是合理的[2,10,13],但对肾移植患者及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TEM I和UA/NSTEM I)药物治疗

(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治疗

多数情况是由心内科或者ICU专业医生处理的,对此治疗药物只做简单阐述。其治疗原则和目标:UA/NSTEMI的治疗原则为:迅速缓解症状,避免发生心肌梗死和死亡,改善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AMI的治疗原则为:①尽快再灌注缺血心肌,防止梗死范围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②及时处理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及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③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9]。

(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 I)的具体药物治疗

1.镇痛治疗

STEMI发生时,应迅速给予有效镇痛剂,如吗啡3mg静脉注射。

2.溶栓治疗

临床中,此段治疗多由专业医生处理,只做简单介绍。STEMI急性期有条件可直接PCI,也可选静脉溶栓。溶栓药物分为:以链激酶和尿激酶为代表第一代溶栓药物;以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为代表的第二代溶栓药物;以瑞替普酶、替奈普酶(TNK-tPA)等药物为代表的第三代溶栓药物。

3.抗栓治疗

(1)抗血小板治疗:
①阿司匹林为首选抗血小板药物;②氯吡格雷;③替格瑞洛。

(2)抗凝治疗:
①低分子量肝素(LMWH):临床常用制剂包括达肝素、依诺肝素和那屈肝素;②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③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4.抗心肌缺血

(1)硝酸酯类药物:
为首选抗心肌缺血的血管扩张剂。

(2)β受体阻滞剂用药后需严密观察,使用剂量必须个体化。

(3)CCB:
对缓解CAS有良好效果,为变异型心绞痛的首选用药,也可作为持续性心肌缺血治疗的次选药物。不推荐使用短效二氢吡啶类CCB[2]。

5.调脂治疗

所有心肌梗死后患者均应使用他汀类药物控制LDL-C水平<1.8mmol/L(80mg/dl)。临床常用他汀类药物和其他调脂类药物。

6.其他治疗

(1)ACEI:
可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2)ARB:
对STEMI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0.4、有心功能不全或糖尿病,无明显肾功能不全、血钾≤5mmol/L的患者,应给予ARB。

(三)UA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

目的:抗缺血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2,8]。

1.抗缺血治疗

(1)硝酸酯类药物:
该类药物可以缓解心绞痛症状以及ST段恢复,静脉硝酸酯类药物的应用剂量可逐渐增大,直至症状缓解或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恢复正常。静脉治疗比舌下含服效果更好。使用中密切观察不良反应(明显的头痛及低血压)。近期使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患者(西地那非、伐地那非或他达拉非等),禁止使用硝酸酯类药物,避免严重低血压的发生。

(2)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有对左心功能的抑制作用,对于左心功能未知的患者应避免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

2.抗血小板治疗

(1)阿司匹林:
在UA患者中使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及死亡风险。

(2)P2Y12受体抑制剂:
①氯吡格雷:与单用阿司匹林相比,包含了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DAPT能够显著减少NSTEMI患者的缺血事件;②普拉格雷:对P2Y12受体产生不可逆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效果更快,更强,应用普拉格雷的出血事件概率加大;③替格瑞洛:替格瑞洛为口服可逆性P2Y12受体抑制剂,停药后血小板功能恢复较快。替格瑞洛可提高辛伐他汀的血药浓度,而地尔硫䓬则可能提高替格瑞洛的血药浓度,并延长半衰期;④坎格瑞洛(cangrelor):为静脉制剂,对P2Y12受体可逆且高亲和力结合,半衰期极短(<10分钟),停药后短时间内血小板功能可恢复正常。

(3)抗血小板药物预处理:
对于明确诊断为NSTEMI的患者建议尽早应用P2Y12受体抑制剂[7]。

3.抗凝治疗

(1)急性期抗凝治疗:
抗凝药物可抑制血栓生成及活性,减少血栓事件。

(2)长期抗凝患者的抗血小板管理:
NSTEMI患者支架术后,抗血小板治疗需要联合抗凝,会产生更强大的抗栓效应。

总之,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包括治疗和预防用药,主要针对冠心病病情和危险因素进行治疗,应选择性价比最高,患者长期服药依从性好的药物。

附:冠心病药物使用表格、药物应用表格(表1~表8)。

表1 常用硝酸酯类药物使用

 

表2 常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药物使用

 

表3 CCB类药物使用

 

表4 抗血小板药物使用

 

表5 抗凝药物使用

 

表6 调脂药物使用

 

表7 改善心肌重构药物(ACEI/ARB)使用


注: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表8 其他抗心肌缺血药物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6):19-108.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硝酸酯在心血管疾病中规范化应用的专家共识.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10):725-728.
4.钙离子通道阻断剂抗动脉粥样硬化中国专家共识(2011)写作组.钙离子通道阻断剂抗动脉粥样硬化中国专家共识(2011).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10):793-799.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专家组.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中国专家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11):895-897.
6.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工作组.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11):890-894.
7.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反应多样性临床检测和处理的中国专家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12):986-991.
8.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5):353-367.
9.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5):380-393.
10.全国eGFR课题协作组.MDRD方程在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改良和评估.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22(10):589-595.
11.Fleisher LA,Fleischmann KE,Auerbach AD,et al.2014 ACC/AHA guideline on perioperative cardiovascular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undergoing noncardiac surgery:executive summary: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Circulation,2014,130(24):2215-2245.
12.Andrassy KM.Comments on‘KDIGO 2012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Kidney Int,2013,84(3) :622-623.
13.Andrus B,Lacaille D.2013 ACC/AHA guideline on the assessment of cardiovascular risk.JAm Coll Cardiol,2014,63(25 Part A):2886.
14.Cushman WC,Goff DC Jr.More HOPE for Prevention with Statins.N Engl JMed,2016,374:2085-2087.

来源:《肾移植临床用药》

 

王健明教授
王健明,临沂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擅长泌尿系统疾病的腹腔镜手术(膀胱全切、前列腺癌根治、肾部分切除术等),经皮肾镜输尿管软镜取石术,前列腺、膀胱肿瘤电切除及激光治疗,开展肾移植病人术后用药随访。


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知识》约稿
作者:王健明教授,临沂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编辑:环球医学资讯常路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热点文章

  • 还没有任何项目!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