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第九版新冠防控方案发布 释放了什么信号?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22年06月29日    点击数:    5星

随着这一波奥密克戎疫情的渐渐平复,疫情防控该何去何从,又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终于等到你!6月28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正式发布,给大家做出了新的指引。这距2021年5月11日发布的第八版防控方案,已经过去了一年多。那么,第九版防控方案有哪些调整呢?这些调整,有何依据,又将会给各地的疫情防控带来什么影响?

风险人员隔离管理期限缩短一半

第九版防控方案将密接者、入境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间,由“14+7”变为“7+3”;次密接由“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观察”。

2021年5月11日发布第八版防控方案时,各地流行的尚且为“原始毒株”,10天后,德尔塔变异株才从广州登录。这意味着,从去年5月到现在,各地是按照“原始毒株”的标准对战德尔塔和奥密克戎。

德尔塔疫情规模小,“14+7”隔离方案匹配度较高。但奥密克戎性情大变,潜伏期缩短,传播速度极快,绝对感染者数高。隔离时间过长,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增加再感染风险。

上海疫情之后,在大连、苏州、宁波、厦门、青岛、广州和成都等7个城市,开展了为期4周的隔离期缩短试点。在4月初的试点城市中,入境隔离最先采取的是“10+7”方案,而诊疗方案中给出的潜伏期是“约为1~14天,多为3~7天”。随着多地疫情发展,奥密克戎潜伏期大幅缩短,被一步步验证,最终确定为“最短1天,最长6~7天,多为2~4天”。

而对于次密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曾表示,过去的两年多里,我们判断的次密接,一个阳性病例都没发现。

第九版防控方案将风险人员隔离管理期限缩短一半,正是基于这些经验。一位流行病学家表示,对于入境人员和密接的隔离,“7+3”的10天绝对够用,对于次密接,“直接进行健康监测都可以。

多位疾控和公卫专家认为,新版方案未能实现“占比超过95%的轻症/无症状感染者居家隔离”,就没有啃掉最硬最大的骨头。但他们也都同意,中国目前的ICU储备、住房条件、基层随访及城市管理限制,都不足以应对居家可能造成的传播。

取消“三区” 统一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

此前我国存在两套风险区域划定标准:一是高、中、低风险地区,二是封控区、管控区、防控区。第九版防控方案则将之统一为中高低风险区。

各风险地区的自我管控措施如下:

高风险区,“足不出户、上门服务”;
中风险区,“足不出区、错峰取物”;
低风险区,“个人防护、避免聚集”。

其他地区对中高低风险区人员的管控:

近7天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人员,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
近7天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人员,7天居家医学观察;
近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人员, 7天集中隔离。

高中低风险区的互相转化:

高风险区: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中风险区,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中风险区: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低风险区:指除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

换言之,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人员跨区域外出,即使行程码带星,但只要无中、高风险区旅居史,只需接受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不需要采取隔离管控措施。

第九版防控方案还明确规定,在疫情处置过程中,如果有个别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但对居住地、工作地、活动区域的传播风险较低,密接人员也已经及时管控,经研判没有社区传播风险,也可以不划定风险区域。

防控方案是遵循科学制定,但现实中执行被层层加码,几乎是大概率事件。

一个几百万人的城市,一个高风险、中风险都没有的情况下,可能忽然间封闭所有的物流园,严控高速上下货车;在高速路上,无数货运司机因为行程码带星不能下高速,甚至一位运牛司机被要求提供车上牛的核酸证明;在农村,尚未发现疫情,便有设卡拦截、随意断路封村、要求农民错峰种田的荒唐之举……

为了防止层层加码,今年6月初,国家卫健委出台“九不准”,提出:不准随意扩大限制出行范围,“不准随意关闭低风险地区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的场所”……

6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卫健委点名批评了河北、青海和辽宁的数例“不符合国家疫情防控政策要求”的过度防疫行为。

6月28日,第九版防控方案发布当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开通了专门针对过度防疫现象的公众留言板,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当场表示,“对于违反‘九不准’的问题线索,将认真汇总整理,督促地方尽快整改,对典型案例进行曝光。”

总之,新一版防控方案对防疫形势的真正影响,还要看落实的情况。

高风险人群核酸检测更频繁

针对奥密克戎传播更快、隐匿性更强的特点,第九版方案进一步强化了监测预警,开展人、物、环境等多渠道监测,以提升常态化监测的敏感性,实现病例的早发现。

具体来看,对风险职业人群,加密核酸检测频次:

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核酸检测每天1次;
对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从业人员,核酸每周2次。

增加抗原检测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可疑患者、疫情处置时对中高风险区人员等,可增加抗原检测。

一位公共卫生学院的教授表示,新方案在提高高风险人群检测密度、加强高风险人群检测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了对一般人群的影响,这才是务实的回归。

优化区域核酸检测策略 疫情地区或只需4轮全员

明确不同人口规模区域的核酸检测方案。 对于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疫情发生后,经流调研判,传播链不清、风险场所和风险人员多、风险人员流动性大,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每日开展1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后,隔3天再开展1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这就意味着,理想情况下,发生疫情地区只需开展4轮全员核酸检测,即可停止。

事实上,近期全国多地已经对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做出动态调整。比如,湖北全省、浙江杭州、宁波等地,近日相继降低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安徽合肥、淮南,浙江舟山、江苏海安等地暂停了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山东德州、苏州等地明确,出入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

疫情防控方向有无转变?专家看法

昨日,新版方案正式发布后,一度被外界解读为疫情管控政策的转向,酒店、旅游、航空、餐饮等的股价纷纷大涨。

一位接近方案制定者表示:“防控方案的方向始终都没有变过,主要是释放资源。这次调整最大意义是纠正各地过度的做法,现在层层加码太狠了,资源耗费太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介绍,此次第九版方案的修订,是因地因时对防疫政策的完善,即在坚持“动态清零”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用更小社会成本在更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以良好的防控成效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深圳市首届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组长、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指出,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4天);绝大部分都能在7天内检出的特点,对密接和入境人员隔离管理期限进行了优化,可提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也能大大节约社会资源。

尽管步子不大,但新方案对疫情处置给出了操作性极强的指引,譬如风险区如何划定、不同区域的核酸检测策略等,一位北方地区的一线疾控人员与同行交流新方案时都觉得,自己的工作终于有了“针对性”。

多位专家也表示,针对奥密克戎潜伏期短的特点,本次防控方案的调整进步很大,在能精准防控住的条件下,降低精准防控的成本,提振了发展经济的信心。

总之,对于第九版新冠防控方案,有人称之为史诗级的更新,非常详细,基本把从德尔塔到奥密克戎的防疫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做了综合分析和修正,对各种情况下如何去做,也有了一个直观的指导方法。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


参考资料:
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通知
http://www.nhc.gov.cn/jkj/s3577/202206/de224e7784fe4007b7189c1f1c9d5e85.shtml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