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是偶合症!我国新冠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公布
7月2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报告了中国33.8亿剂次新冠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数据。
新冠疫苗接种后会有哪些不良反应?新冠病毒疫苗实际效果到底如何?我国新冠疫苗儿童剂量与成人相同,依据又是什么?
新冠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公布
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子健介绍,截至2022年5月30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33.8亿剂次,累计报告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238215例,总体报告发生率为70.45/100万。具体来看,报告的不良事件中各类不良反应占比如下:
一般反应,占81.29%,发生率为57.27/100万;
异常反应,占5.47%,发生率为3.85/100万;其中,严重异常反应占0.91%,发生率为0.64/100万;
偶合症,占9.89%,发生率为6.97/100万;
心因性反应,占2.42%,发生率为1.70/100万;
怀疑接种差错相关反应,占0.002%(总共4例,包括2例违反了禁忌接种,1例未签署知情同意书,1例3天内接种2剂次);
其余0.93%的病例,尚未确定分类。
上述报告的一般反应中,主要为局部疼痛、红肿、硬结以及一过性发热等症状。
异常反应中,报告例数居前5位为过敏性皮疹、其他过敏反应、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吉兰-巴雷综合征。
冯子健表示,总的来看,我国新冠疫苗一般反应、异常反应、严重异常反应报告率均低于2020年全国其他常规接种疫苗的报告水平,如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狂犬病疫苗、流感疫苗等。迄今,国际上大规模使用我国新冠疫苗的国家也未发现疫苗安全问题。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新冠疫苗是非常安全的。
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近一成是偶合症 如何解释?
实际上,在接种疫苗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怀疑或者与预防接种相关的所有反应或事件,统一叫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AEFI),这其中包括了偶合反应(又叫偶合症)。
中国33.8亿剂次新冠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显示,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近一成是偶合症,意味着什么?
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主任王福生解释称:“偶合反应是说疫苗接种者正好处于某个疾病的发病潜伏阶段或者发病前期,接种疫苗后疾病巧合发生,这与疫苗接种本身是没有关系的。”
王福生举例称,例如某人正处在感染乙肝病毒的潜伏期,接种疫苗后过几天就发生了活动性乙型肝炎,这就属于偶合反应,通过相关的检测和诊断,这种情况即可鉴别出来。
王福生表示,我国对于偶合反应(偶合症)的判定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的机制,当怀疑某些异常反应与疫苗相关时,需要进行报告;如果是严重的疑似不良反应,需请专家组进行调查并诊断,具体由专家组根据疫苗情况、接种情况、疾病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做综合分析,最后判定是否为偶合反应。
王福生特别呼吁,不要因为时间上的巧合,而把无关疾病归因于新冠疫苗的接种。“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天大量的住院和死亡,死亡每天就有约2万人。”王福生说,“在大规模疫苗接种的过程中,发生各种偶合反应是必然的,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此外,王福生还表示,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的发生,也不会像有些网络信息所说的影响人体遗传发育、导致肿瘤转移扩散、引起抗体依赖性增强(ADE)现象,这些都是网络上不负责任的错误言论。
也有专家指出,要区分是否属于偶合反应的难度很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偶合反应都是通过诊断来鉴别的。
一位疫苗专家表示,这主要取决于与什么疾病偶合发生。如果是病毒感染,那么是可以通过检测;但是如果是癌症,癌症是什么时候发展出来,除非一直去医院验血,否则是很难把握癌症进展时机的,而且每个人的疾病进展情况也不一样。针对这些问题仍然需要在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上述专家还表示,要研究疫苗是否会引发某些疾病,也是相当复杂的,还需要搞清楚是直接的因果关系还是相关性的问题,或者仅仅是巧合而已,这需要大量的研究论证。
在预防感染、重症、死亡方面 我国疫苗实际效果如何?
王福生表示,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据表明,新冠疫苗对防发病、防重症、防死亡的效果非常显著,而且加强免疫可以进一步提高保护效果。
近期,香港和上海的疫情主要是奥密克戎毒株引起的。研究发现,对于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接种的18~59岁感染者,由轻型发展为普通型的风险,较未接种疫苗的感染者分别低63%和65%,由普通型及普通型以下发展为重症的风险,分别低91%和94%。对于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接种的60岁以上感染者,由轻型发展为普通型的风险,较未接种疫苗的感染者要低73%和82%,由普通型及普通型以下发展为重症的风险,分别低89%和95%。
不过,王福生也表示,要科学地看待新冠疫苗的保护作用,具体来说有3点:
1、人体在接种新冠疫苗以后,不同个体之间的免疫反应是有差别的。另外,病毒本身不断地变异,接种疫苗以后产生的免疫保护能力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2、在已经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中,即使出现了突破性感染,重症、死亡风险也大大降低。
3、戴口罩、打疫苗加强针等其他防护措施,可以取得更好的预防效果,这也是我们要求打过疫苗的人群仍需要加强个人防护的原因。
我国新冠疫苗儿童剂量与成人相同 依据是什么?
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表示,我国3~17岁未成年人新冠疫苗剂量和成人一样,这都是根据临床试验的数据确定的。历史上其他的灭活疫苗,包括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狂犬疫苗、甲肝等多种疫苗,都是按照临床研究的结果,确定儿童剂量和成人剂量是一致的,上市多年来使用的经验也证实了儿童使用和成人同样的剂量是安全有效的。
王军志还表示,国外两家公司的mRNA疫苗,成人剂量为30微克和100微克,儿童采用成人1/3的剂量。这主要是根据其疫苗自身特点,经过临床安全性、有效性的研究结果来做选择。所以,不同技术路线生产的疫苗,由于成分不同,在体内引发免疫反应的机制也不一样,所以剂量方面没有可比性。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
参考资料: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有效性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实录全文)
https://new.qq.com/omn/20220723/20220723A06NH300.html
疫苗接种偶合症占比近10% 意味什么首次报告了新冠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http://news.hexun.com/2022-07-23/206424571.html
- 评价此内容
- 我要打分
近期推荐
热点文章
热门关键词
合作伙伴
Copyright g-med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医学资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网络实名:环球医学:京ICP备08004413号-2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版权及责任声明|联系我们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17-0027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复核同意书 京卫计网审[2015]第03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