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饶毅三连击基因科技公司CEO 科普的边界在哪?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22年07月26日    点击数:    5星

水学历、伪科学、故意哗众取宠、多看多听就是降低智力……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炮轰某基因科技公司CEO尹烨,火力很猛,引来了不少吃瓜群众围观,也有不少人踊跃参战,到底发生了什么?

饶毅三连击尹烨

7月23日7:30,饶毅在其个人公众号发表了《信、达、雅: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一文,矛头指向某上市公司CEO尹烨。

饶毅认为,科普就是一种翻译,要遵循严复在《天演论》的“译例言”中提到的“信、达、雅”。

饶毅坦诚自己也尝试做科普,但水平不够:能够做到“信”,偶尔做到“达”,从未做到“雅”。

饶毅认为,科普工作如果能同时做到“信、达、雅”当然是最好的;如果做不到,那么“信”一定是底线。达不到“信”,就不要做科普。任何的比喻、延伸和插科打诨,都需要以“信”为基础,否则就会偏离正轨,闹出笑话。

之后,饶毅剑指尹烨,认为他“生物背景比较局限,不够严谨,有故意哗众取宠的内容,有关生物的演讲有很多伪科学,超出生物领域则错误百出”,声称“如果他在国际大企业工作,早就因为损害企业声誉而被开除”。

饶毅解释了自己发文的出发点——“批评他是为了破除人们误认为企业高管就可以随心所欲宣传伪科学。”

文章的最后,饶毅贴出了不少“网友评论”为自己佐证:“满嘴跑火车”,“学术名词,似是而非”,“傻子最长寿”,“没他不懂的”,“外行人崇拜得不行”,“把酒桌上的段子故弄玄虚地当成科学讲”等等。

次日(24日),饶毅再度发文《智力小测验》,指出“继续多看多听尹烨就是降低智力”,文中引用了尹烨的一个关于梦的科普视频,并表示看了这一视频后继续认为尹烨没有问题,请不要与其公众号的小编对话。

7月25日,饶毅个人公众号发布《陈春花和尹烨:相隔二十年竞赛谁的博士更“水”?》一文称:“显然,只有他知道自己这是什么博士。如果是不用上课的博士,那么尹烨的博士与陈春花的博士,哪一个更水,就可以争议。”

争议中的尹烨

对于饶毅的接连炮轰,尹烨在个人公众号给出4个字的回应:谢谢指教。此后,再无声音。

尹烨是谁?其2002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2013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基因组学)工程,现为某基因科技公司的CEO。

除了上市公司CEO的头衔之外,尹烨还有很多标签:哥本哈根大学生物学博士、基因组学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在包括Nature等著名期刊发表论文(含合著)五十多篇等等。

某百科则对此如此介绍:媒体圈、财经圈、科研圈最受欢迎的生物界“名嘴”,也是传播生命科学的科普工作者。

也正是“科普博主”这一身份,让其为大众所熟知。尹烨的音频科普,在某APP上播放量达2.66亿。多个社交平台的粉丝数在百万级。

尹烨上次在大众视野里“出圈”,是参加窦文涛主持的节目《圆桌派》第5季,从基因、生命科学,谈到科技、人文和意识等,因金句频出,圈粉无数。

但是观众对其评价,呈两极化:有人表示“自己是文科生,第一次感受到科学之美”;但相关专业人士称之为“时常大放厥词,不时满嘴跑火车”。

有人还挖出了尹烨当年广为人知的“狂犬病事件”。2017年,一位在深圳发病的美国籍狂犬病患者,通过某基因公司的基因测序及时确诊。而后,尹烨在公开场合宣称,中国可能创造狂犬病人被治愈的奇迹。可不到一个月后,尹烨就被打脸,该美籍患者医治无效死亡。

尹烨“夫妻接吻交换菌群,产生了夫妻相”、“情绪可以影响人的基因表达,并能够遗传给下一代”等颠覆性言论,也引起广泛争议。

有专家澄清:“夫妻相”和人体内的微生物有关系,但是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证明。

某凉茶宣称“研究表明喝该凉茶可延长10%寿命”,并在官微称“尹烨点赞认同”。舆论发酵之后,尹烨在微博紧急澄清,这只是“礼节性点头”。

尹烨另一个让人质疑科普内容科学性的原因是“变现”。在其个人视频号中,一条“情绪会改变基因表达”的视频点赞高达10W+,同时该视频号橱窗中也在售卖尹烨个人书籍、公司的自研产品等。

另一条谈肥胖的视频中,留言区就直接导向购买其公司自研的益生菌。

有网友表示:“满嘴的道理,满肚子的生意。”

另有网友表示,现在很多生物科技背景的企业热衷做“科普”,你要说这些科普都是用爱发电是很难的。学术论文发表要申明利益冲突,科普作品上线应不应该申明利益冲突?

科普的边界在哪?

饶毅“炮轰”尹烨,针对的是科普内容准确性的问题,也就是科普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可以看出,尹烨的很多观点并非完全杜撰,而是有一定的依据,但可能存在个人过度解读。比如“夫妻接吻交换菌群,产生了夫妻相”这一观点,其他专家也表示,有一定关系,但还没有得到充分证明。

一家跨国基因检测公司相关人士则表示:“基因学的发展到现在也还没真正走向成熟,很多事情是忽悠还是真理,尚待时间检验。”

那么问题就来了,科学界发现一定端倪,但尚未实锤,科学家也还在争议的发现,要不要向公众科普?

对于这一问题,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有标准答案。大谈“前沿问题,且加入自己的见解”,优点正如上述网友说,“第一次感受到科学之美”,能启蒙更多的人热爱科学,缺点则如饶毅所言,不够严谨。

这让人想起中国数千年历史中最伟大的变革之一——文白之争。一番争论之后,大家逐渐达成共识,就是各有优劣。

文言文,优点在于文字精炼、微言大义、文字优美、合于音律;缺点在于难懂、不易普及。

白话文的优点是更易令人读懂,描写素材广泛,更贴近于现代生活,有利于知识的传播;缺点是不利于知识的保存。

科普的传播性与科学性,也面临各有优缺点,难以兼顾的问题,毕竟一个人很难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做到很好。

2017年,著名科普作家曹天元在《上海书评》的采访中指出:

中国科普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大家对“科普”这个东西,从根本上就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很多人对科普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总是希望它又能像科学一样严谨准确,又能为大众喜闻乐见,广为传播。然后很多科普作者就会纠结于两者之间,太想“两手都要硬”,但结果往往就是两头不靠。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真理越辩越明。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争论过程中,大家要遵守一个原则,避免“因言废人”和“因人废言”,即不要因为一个人是混蛋,就认为其对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有绝妙见解;也不要因某人说了一句错误的话,就把整个人都否定。


references:饶毅“炮轰”尹烨:科普应经得起科学审视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9374108400004735&wfr=spider&for=pc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