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职业病新增腕管综合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如何做好自身防护和早期干预识别?

来源:    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点击数:    5星

4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召开“关爱劳动者职业健康”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优化劳动者职业健康服务、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有关情况。

发布会也对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进行了解读。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新增了腕管综合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两种职业病。关于腕管综合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两种职业病的症状、防护及干预等问题,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所长孙新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院长王刚分别给予了解答。

孙新介绍,职业性腕管综合征是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疾患的一种,这类疾病主要是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受力、重复劳动、不良的工作姿势、重体力劳动和振动引起的以肌肉、骨骼、神经系统损伤为代表的一类疾病。职业性腕管综合征通常发生在一些高强度或者高频率手腕部活动的劳动者,例如:制造业生产流水线上从事重复作业和用力的劳动者,如装配工。这类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手腕部长时间重复作业或者是用力作业引起的手部正中神经区域出现感觉或运动障碍,引起了手指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出现的麻木和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前臂疼痛,严重还会出现大鱼际肌的萎缩,造成拇指不能完成对等的一些功能障碍。

孙新表示,今年4月3日,《职业性腕管综合征诊断标准》已经正式发布,将配合职业病分类目录正式实施。标准中对如何预防这类疾病作出了明确的要求。首先,对用人单位,要改进工艺技术和装备。二是要合理组织安排岗位工作任务,特别是减少劳动者手腕部重复作业和用力操作作业时间、负荷和频率。三是对从事手腕部重复作业或者用力作业的劳动者,及时健康检查。配套的标准已经发布。四是要加强宣传教育,特别是要提高劳动者自身的防护意识。对劳动者本身,一是要减少手腕部过度用力、降低手腕部重复作业的频率;二是工作休息时间,大家可以适当做一些手腕部的放松,例如做一些按摩,来缓解肌肉疲劳,来预防这类疾病。如果大家喜欢运动,应当避免因为手腕部运动过度产生腕部损伤,例如打羽毛球、网球,避免手腕部产生腕部损伤。

对于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王刚介绍,创伤后应激障碍指的是在严重的创伤事件之后,出现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症状。具体表现为,比如侵入性症状,灾难性的场景在脑海中反复出现,我们把它叫做“闪回”,还有“噩梦”。第二类症状,回避,有意回避跟创伤有关的人、地点,拒绝回忆它。第三类症状,警觉性增强,表现为易怒、易激惹、睡眠障碍等等。第四类症状是跟认知和情绪相关的症状,比如会出现记忆力障碍,或者出现情感麻木等等。除了这些精神、心理的症状以外,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一些躯体的症状,如肌肉的酸痛、头疼,还有心悸等等。如果这些症状持续一个月以上,而且严重影响到了劳动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交能力,就可以考虑诊断这个疾病。参与抢险救灾的公安干警、医护人员和消防人员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

王刚表示,根据2025年4月3日国家发布的《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标准》的相关要求,用人单位需要在平时做好心理危机干预的预案,并且准备相应的设备,比如说用于心理测量的设备、用于放松训练的设备,而且要定期给职工开展心理相关的培训,甚至演练。当参与抢险救灾工作之后,也要对参与人员进行心理评估,看看他们是否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症状,对于重点关注的人群,可能需要持续关注1~6个月的时间。作为参与救灾的人员,也可以在平时的培训,用学到的一些放松训练、正念冥想等方法,来进行压力的自我调整,如果调整不了,存在着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症状,就需要接受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的专业帮助。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

版权所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参考资料: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5年4月28日新闻发布会介绍关爱劳动者职业健康有关情况
http://www.nhc.gov.cn/xwzb/webcontroller.do?titleSeq=11625&gecstype=1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