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纪录片《手术两百年》的背后 “不务正业”的儿科医生李清晨

来源:    时间:2019年07月03日    点击数:    5星

最近,普遍不看电视剧的医生人群,不少人在追一部纪录片《手术两百年》。纪录片的效果堪比《舌尖上的中国》,感性又理性,温暖又残酷,号称中国第一部全景展现人类与疾病抗争的科学纪录片。这样一部制作精良信息量巨大的片子,谁也想不到,其文字底稿来自一位临床一线的儿科医生,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医生李清晨。

李清晨“不务正业” 对医学历史狂热

李清晨作为一名儿科外科医生,为何“不务正业”,对医学历史情有独钟?李清晨表示:“平日在医院,每天面对疾病和死亡的医生,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去宣泄,而我恰巧遇到了医学史。”

其实,李清晨与医学历史的结缘,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时,大部分医科大学并不开设医学历史这门课,即使有开设,也不属于必修课,大家都忙于背诵各科的大块头,没几个人上心于此。此时,李清晨对医学历史的看法与别的医学生别无二致。

2010年2月,李清晨正在翻看哈佛大学教授RichardA. Jonas所著的《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综合治疗学》,当翻看到室间隔缺损这一章节时,李医生被下面一段话惊掉了下巴:1954 年,李拉海等人尝试用交叉循环来关闭一名患儿的室间隔缺损。在术中,父母充当患儿的氧合器,引起轰动 ……。这一段落的语言简单平实,但李清晨的后背汗毛直竖,原来当今心外科手术用的体外循环设备,灵感来自患儿父母的肉体。正是这样一段文字,激发了李清晨探索医学历史的热情。

李清晨意识到,这次手术绝不是一次简单的探索,定有更为震撼的细节不为世人所知,遂向尘封的古纸堆里寻找更多细节。李清晨先找到了一篇 1955年的论文,然后又一篇,再一篇 ……直到把当年心脏外科创始阶段的关键文献都搜罗全。

 

李清晨终于梳理清了这些历史瞬间,重现了心脏外科的发展历程,于是有了 科学松鼠会群博上的《外科之花的艰难绽放》,还有《心外传奇》。

李清晨说,自己平时写文字赚到的稿费几乎全部用来买医学史的书籍。2000元一本的书籍,也常“狠心”下单,医学历史书籍已经摆满了书柜。这就是“不务正业”的李清晨 。

医学历史成就李清晨

李清晨常在网络上做科普,妙笔生花妙趣横生,真实性和科学性俱佳,希望普通人也能了解医学的发展和医学的局限性。在网络上走红后,常被各种大会邀请做医学历史的演讲。

在一次大型会议上,李清晨结识了纪录片导演陈子隽,一见如故。2015 年,陈子隽邀请李医生加盟《手术两百年》的创作。一个春节,别人涨了8斤肉,李清晨写了8 万字的第一稿《手术两百年》。

很快,两个人就合力梳理出了8集主题:第一集《理性之光》(解剖学)、第二集《手术基石》(止血、麻醉、消毒)、第三集《长驱直入》(腹腔)、第四集《攻入颅腔》(大脑)、第五集《打开心脏》、第六集《生死“器”约》(移植)、第七集《众病之王》(癌症)和第八集《手术未来》。这样的破题方式,在纵向上,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手术两百年的逻辑。

疾病和死亡或许是人类最难以摆脱的噩梦之一,而手术则是摆脱噩梦最直接的方式。手术也在时间长河中日臻完善。在切割、缝合身体的同时,手术不断破译生命密码。

让观众领会外科历史上的每一步进步,对今天普通人的影响,一直是李清晨的梦想,也是《手术两百年》的初衷。

李清晨成就了《手术两百年》,《手术两百年》成就了李清晨!

(环球医学编辑:贾朝娟 )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