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政策法规>>正文内容
政策法规

你想了解的新冠后遗症在这里 近期研究结果汇编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22年03月17日    点击数:    5星

新冠疫情暴发后,关于新冠后遗症的报道越来越多。从目前全世界各地的研究来看,形势并不乐观。新冠对人体的影响可能超乎想象。

《Nature》最新研究:新冠伤“脑”

3月8日,《Nature》以“加速预览”的形式,发布了牛津大学Gwenaëlle Douaud团队题为“SARS-CoV-2 i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brain structure in UK Biobank”的重要研究。

研究者分析数百名新冠患者的大脑扫描数据后,发现在感染新冠病毒近5个月后,感染者的眶额皮质和海马旁回的灰质厚度相比未感染者显著下降,整体脑容量下降,嗅皮质相关脑区组织损伤,即使轻症感染者也是如此。

该研究纳入的感染者主要受到阿尔法和贝塔变异株影响,该结论是否适用于奥密克戎感染者尚无定论。此外,对于此类损伤能否随时间延长逐步恢复,还需要长时间随访。

王延江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新冠长期影响神经系统

3月8日,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王延江教授团队在《JAMA Neurology》发表“One-Year Trajectory of Cognitive Changes in Older Survivors of COVID-19 in Wuhan, China: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一文,从临床角度证实了新冠病毒对大脑的负面影响。

王延江教授团队分析了2020年2~4月3000多例60岁及以上的新冠感染者和400多个家属的临床数据,评估患者康复后一年的认知变化。结果发现,康复12个月之后,感染者认知障碍的总体发生率高达12.45%,其中重症患者的痴呆发生率为15%,轻度认知障碍(MCI)发生率高达26.54%;非重症患者痴呆发生率不足1%,MCI发生率在5%左右。

新冠后遗症数量繁多 普遍且持久

2021年1月,发表在《medRxiv》的“More than 50 Long-term effects of COVID-19: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一文,统计了新冠对人体的50多个长期影响,发现超过80%的新冠感染者会受到至少一种后遗症的影响。

其中最常见的5种分别是疲劳(58%)、头痛(44%)、注意力障碍(27%)、脱发(25%)和呼吸困难(24%)。其他症状还包括肺部疾病(咳嗽、胸部不适、肺弥散能力降低、睡眠呼吸暂停和肺纤维化)、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心肌炎)和神经与精神系统疾病(痴呆、抑郁、焦虑、强迫症)等。

Al-Aly Z等在“Long Covid after Breakthrough COVID-19: the post-acute sequelae of breakthrough COVID-19”一文中介绍,新冠后遗症的风险比季节性流感高得多。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3月的1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460280168例。新冠后遗症对全球公共卫生系统或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关于“新冠后遗症”,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疾病定义。大多数机构认为,新冠后遗症是始发症状出现4周或30天之后,在康复者身上出现的持续健康问题。WHO也将“新冠后遗症”添加到国际疾病分类代码中,以描述症状持续至少两个月,并且不能用其他诊断来解释的健康问题。

1、新冠病毒对呼吸系统影响深远

肺是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器官,新冠病毒感染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肺组织和肺功能,因此呼吸系统的新冠后遗症非常常见。在不同的研究中,呼吸困难在60~100天的随访期内的发生率为42%~66%。一项美国研究显示,在60天的随访中,分别有6.6%的患者因持续低氧血症需要补充氧气。

中日友好医院曹彬等2021年8月发表在《Lancet》的研究显示,住院患者出院1年之后,呼吸困难发生率仍高达30%,55.1%的患者存在至少一个异常CT表型。

2021年6月,Rakhee K Ramakrishnan等发表在《Front Immunol》的“Unraveling the Mystery Surrounding Post-Acute Sequelae of COVID-19”一文中指出,在康复出院30天后的患者群体中,半数患者表现出肺弥散功能下降、呼吸肌力量降低和肺部影像学异常。从影像学结果看,94%的出院患者肺部CT影像异常,主要是磨玻璃密度影(GGO);而且肺部CT影像异常不仅限于住院的重症病例,在无症状患者中也有这些现象。

新冠肺炎对呼吸系统影响深远,而且重症患者受到的长期影响更大。

2、新冠病毒对心血管的影响

今年2月,由华盛顿大学医学院Ziyad Al-Aly领衔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Medicine》上发表了“Long-term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of COVID-19”一文。

研究纳入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153760名新冠患者的临床数据,以及一个包括5637647参与者的同期对照组和一个包括5859411参与者的历史对照组,中位随访时间一年,评估包括脑血管疾病、心律失常、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脏病、心包炎、心肌炎、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性疾病等20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在1年的随访时间里,新冠感染与任何心血管结局增加63%相关,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心肌梗死、卒中和全因死亡率的复合终点)增加55%相关。具体来看,新冠感染与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53%、心律失常风险增加69%、心脏或心包炎症性疾病的复合风险增加102%、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增加66%、血栓栓塞性疾病风险增加139%和心衰风险增加72%相关。

Al-Aly团队还发现,在1年的随访期内,无需住院的新冠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增加,而且心血管疾病结局随患者新冠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Al-Aly团队呼吁:在给新冠康复者提供照护时,心血管疾病也需要关注。

3、新冠对精神健康的长期影响

今年2月,Ziyad Al-Aly领衔的研究团队在《BMJ》发表“Risks of mental health outcomes in people with covid-19: cohort study”一文。

与既往研究,该研究使用的也是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的数据,其中感染新冠超过30天的参与者153848人,同期非感染对照组5637840人,历史对照组5859251人,随访时间为1年。

从研究结果来看,与对照组相比,新冠组精神健康事件诊断或处方的风险增加60%。具体来看,新冠组发生焦虑症的风险增加35%、抑郁症的风险增加39%、压力和适应障碍风险增加38%,使用抗抑郁药的风险增加55%,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的风险增加65%。此外,新冠组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增加80%,睡眠障碍的风险增加41%。

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一样,非住院新冠患者精神健康事件诊断或处方的风险也增加,而且精神健康事件诊断或处方的风险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此外,与季节性流感相比,新冠与住院和非住院患者的精神健康结局风险增加有关。

新冠后遗症的可能机制

已知新冠病毒可以通过遍布人体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进入多种组织或器官细胞。关于新冠后遗症的可能机制,目前尚无确切的答案。可能原因如下:

1、新冠病毒感染直接导致的细胞或组织损伤

2021年7月,Harry Crook等发表在《BMJ》的“Long covid-mechanisms, 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一文提出,在呼吸系统内,新冠病毒在内皮细胞内的复制会对肺和呼吸道造成严重损害;在心血管系统,新冠病毒直接感染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会导致心肌细胞的凋亡和内皮细胞损伤。在其他的组织和器官中,新冠病毒的感染也会导致相关细胞的死亡,进而影响器官的功能,诱发新冠后遗症。

2、潜在的病毒库或非传染性新冠病毒片段引发慢性炎症

很多研究在感染者的多种器官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的存在,因此这些器官有可能成为新冠病毒的潜在“病毒库”。一些探究新冠病毒脱落期的研究,给病毒库的存在提供了间接的证据。例如,有些患者的病毒脱落时间竟然超过3个月。

2021年5月,Liguo Zhang等发表在《Proc Natl Acad Sci U S A》的“Reverse-transcribed SARS-CoV-2 RNA can integrate into the genome of cultured human cells and can be expressed in patient-derived tissues”一文提示,新冠病毒的部分核酸序列可以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而且整合到人体基因组中的新冠病毒片段能够正常转录。或许正是由于病毒库或病毒片段的持续存在,引发的慢性炎症造成了新冠后遗症的发生。

3、慢性新冠肺炎相关免疫耗竭

如果免疫细胞被抗原持续长时间刺激,就会出现功能障碍甚至耗竭。已经有研究发现,在重症新冠患者体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自然杀伤细胞(NK)等抗病毒淋巴细胞的绝对数量明显减少,功能耗竭。还有研究发现,在新冠感染期间,淋巴和骨髓细胞上很多免疫抑制受体表达水平上调。这种免疫抑制和免疫细胞的耗竭,可能会促进新冠感染,进而导致新冠后遗症。

值得注意的是,T细胞上的T细胞受体(TCR)有可能与新冠病毒S蛋白的特定表位结合,模拟细菌性超抗原。如果新冠病毒持续存在,这些抗原可能会触发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引发低水平慢性炎症,为新冠后遗症铺平了道路。

4、病毒诱导的自身免疫

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能够与哺乳动物宿主蛋白发生交叉反应。实际上,已经有研究团队在具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新冠患者体内检测到抗神经元自身反应性抗体。在一项对新冠患者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52%的患者体内有抗磷脂抗体。在其他的临床研究中,也发现了针对其他人体蛋白抗体的存在。这些证据暗示,新冠病毒诱导的自身免疫可能对新冠后遗症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5、免疫代谢异常和线粒体功能障碍

线粒体不仅是细胞的“能量工厂”,还对人体的免疫稳态至关重要。因此,线粒体功能受损,必然会影响人体免疫。

早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初,就有科学家研究了新冠病毒编码的蛋白与人体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这些研究,科学家推测新冠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P)4和8,以及ORF9c可以与线粒体相互作用。也有研究发现了新冠病毒可以劫持宿主的线粒体。

从临床研究数据来看,新冠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现出线粒体功能障碍、代谢改变和线粒体因子水平高等特征。还有研究发现不同亚群T细胞出现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死亡风险增加。

线粒体功能障碍一方面会导致免疫稳态失衡,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受感染细胞代谢重编程。二者可能就是新冠后遗症的幕后推手。

6、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失衡

RAS在维持身体生理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它会影响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有研究发现,新冠感染期间,RAS会失衡,而且这种失衡与新冠相关的多器官损伤相关。因此,科学家们推测,新冠感染期间的RAS失衡可能导致了肺、心脏、肾脏和小肠等的终末器官损伤,这有可能就成为新冠后遗症的诱因。

总之,导致新冠后遗症的可能原因非常多,而且这些机制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叠交织,最终一起导致了新冠后遗症的发生和发展。

如何预防和管理新冠后遗症?

两年多的博弈,人类对新冠病毒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可以确定的是,预防新冠后遗症最重要策略是接种疫苗。只要不感染新冠病毒,就不会出现新冠后遗症。目前全球已经有多种疫苗获批上市,无论哪一种疫苗都能有效预防新冠,或者预防感染后进展成重症。这都能降低新冠后遗症的风险。

近期还有研究发现,即使接种疫苗之后出现突破性感染,出现新冠后遗症的风险也低于未接种疫苗的感染者。

对于已经感染患者,如果进展成重症的风险比较高,可以接受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或单克隆中和抗体治疗,降低进展到重症的风险。毕竟多项研究发现,相比重症或入院治疗患者,轻症患者新冠后遗症风险相对较低。

即使是新冠康复者,也有潜在降低新冠后遗症的方法。去年年底,英国一项研究发现,新冠患者康复后,接种1针新冠疫苗,与新冠后遗症发生风险降低13%相关;如果接种了两针,这种获益还会增加。

对于新冠后遗症的治疗方法,目前尚不明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总之,与其担心后遗症,不如更重视如何预防新冠。一方面,要遵守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各种指令,继续做好个人防护,除了要做好保持社交距离、外出戴口罩、常洗手、多通风等常规防控措施外,发生疫情地区的公众近期要尽量减少外出,不要聚集。另一方面,尽量接种疫苗,降低感染可能性,降低重症可能性。

对付新冠后遗症,任重而道远!

 

references:新冠后遗症都有什么?我们该如何预防和应对?超6000字长文深度解析
https://mp.weixin.qq.com/s/EAXKWoMilpgolWJh0Gx5Gg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