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肿瘤>>正文内容
肿瘤

狄诺塞麦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优于唑来膦酸

来源:    时间:2011年12月11日    点击数:    5星

    12月25日消息 - 一项大规模III 期临床试验表明,在延迟或预防乳腺癌患者出现骨转移并发症方面,狄诺塞麦(denosumab)优于唑来膦酸。
 
    在美国圣安东尼奥乳腺癌会议上,Alison Stopeck博士指出,狄诺塞麦的药物毒性也显著低于唑来膦酸,唑来膦酸是目前公认的骨转移标准治疗药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狄诺塞麦治疗组肾毒性的发生率大大低于唑来膦酸治疗组;与双膦酸盐类药物不同,采用狄诺塞麦治疗则无需监测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癌症中心的Stopeck博士解释说,狄诺塞麦是一种研究中的新药,是以RANK 配体(RANKL)为靶点的完全人源性单克隆抗体,RANKL是破骨细胞形成、功能作用以及存活的主要调节因子。转移性癌细胞可刺激RANKL的活性,从而加快骨吸收与骨破坏。
 
    该试验纳入了2,046例被确诊为乳腺癌骨转移的患者。试验采用了双盲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狄诺塞麦 120 mg,皮下注射,每月1次;或唑来膦酸4 mg,静脉滴注,依照产品说明书,根据血清肌酐水平制定个性化的给药方案。
 
    主要试验终点为试验期间出现首例与骨骼相关事件(SRE)的时间,这类事件包括骨折、需采用骨转移放射治疗以镇痛、手术治疗或脊髓受压。狄诺塞麦治疗组的相对风险下降18%,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1)。唑来膦酸组出现首例SRE的中位时间为26.5个月,而狄诺塞麦组尚未达到这一终点。
 
    Stopeck博士报告称,随访34个月后发现,狄诺塞麦组30.7%的患者以及唑来膦酸组36.5%的患者至少出现了1例SRE,作为RANKL抑制剂的狄诺塞麦使相对风险下降了16%。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治疗组的差异逐渐扩大:12个月时狄诺塞麦组的相对风险下降5.6%,18个月时下降11.5%。
 
    唑来膦酸组共出现了608例SRE,而狄诺塞麦组仅474例,下降了23%。

    查看全文:http://portal.elseviermed.cn/tabid/107/ID/2450/Default.aspx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