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476011
环球医学>> 医学新闻>> 糖尿病>>正文内容
糖尿病

世界糖尿病日:关注与“糖”共舞的年轻人

来源:环球医学编写    时间:2023年11月14日    点击数:    5星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

在不少人的眼里,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殊不知,糖尿病已经悄悄地“盯上”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年轻人”“昏迷”“血糖爆表”“急救”为关键词的新闻频频出现,无一不在敲响警钟——该注意血糖了!

糖尿病“盯上”了年轻人

最新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2.8%,糖尿病前期患病率更是高达35.2%。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和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研究表明,我国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增加了近4倍,且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的2型糖尿病也逐渐在青少年中产生。

如果说先天遗传的糖尿病患者多少是“病出有因”,那么,那些没有家族史的患者很可能是“自投罗网”。

此前,“男子13岁得糖尿病27岁进ICU”引发热议。该男子父母均健康,无糖尿病病史,但该男子却在13岁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男子仗着自己年轻,不仅不规律服药,饮食上更是肆无忌惮,饮料、奶茶不离手,再加上熬夜、吸烟等不良习惯,最终住进了ICU。

类似的真实案例不胜枚举,这与年轻人的生活习惯脱不了干系。加班、熬夜、久坐、饮食不规律……每一种都可能是引起糖尿病的罪魁祸首。

为何年轻的“糖人”越来越多?

年轻的“糖人”越来越多的原因有很多:

1.遗传因素: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糖尿病,则子女患有糖尿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2.不良生活习惯:如果年轻人有长期熬夜、不运动、吸烟、酗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血糖、血脂等代谢紊乱,从而诱发糖尿病。比如上述提到的案例,就是通过不良生活习惯,将自己送进了ICU。

3.错误的饮食结构: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与糖尿病发生密切相关。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善,很多人选择高脂、高糖的食物,肆无忌惮地进食大鱼大肉、油炸食品等,易导致能量摄入超标,增加肥胖患病率而引起糖尿病。

4.精神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证实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随着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和各种应激状态,会分泌大量升血糖激素,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随着糖尿病越来越年轻化,预防刻不容缓。生活中有哪些预防糖尿病的小妙招呢?

1.共同学习糖尿病预防知识:父母和孩子都应该学习糖尿病预防知识。健康意识提高了,在无形中就会转化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践行,比如注重饮食均衡、控制好碳水的摄入量、监测血糖变化、规律运动……

2.改善不良习惯:调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避免熬夜,加强体育锻炼,多吃蔬菜、水果。另外,每年至少做一次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能量食物摄入,建议以清淡为主,尽量做到低脂低糖,选择低GI主食;国民营养计划营养主食推荐食用控糖营养主食。

通过学习糖尿病基本知识,从而改变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从源头上阻断糖尿病的发生。

与“糖”共舞的年轻人 更需被看见

糖尿病虽不似洪水猛兽那般可怕,但被其缠上,也是一生的噩梦。当前,老年糖尿病受到的关注似乎更多,而那些正在与糖尿病共舞的年轻人,恰恰被忽略。

来自清华大学的李鑫,大一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一时间,他的人生犹如阴霾遮蔽了天空,迷茫恐惧,孤独无助。用他自己的话说,经常思考的问题就是“还能活多久”。但李鑫最终没被糖尿病打败,而是一边与疾病博弈,一边努力学习。

其实,类似李鑫这样的年轻糖友不在少数,他们表面乐观,背后的辛酸却不为人知,而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

总之,那些没有被糖尿病盯上的年轻人,要想不被糖尿病找上门,就要“管住嘴、迈开腿”。而那些不幸被糖尿病缠上的年轻人,除了规范治疗之外,还需合理控制饮食,科学且规律的运动。现实生活中,不少糖友很容易放弃或者出现懈怠心里,这只会让糖尿病更加有机可乘。

 

references:world diabetes day 2023
https://www.diabetes.org.uk/get_involved/world-diabetes-day
 

评价此内容
 我要打分

现在注册

联系我们

最新会议

    [err:标签'新首页会议列表标签'查询数据库时出现异常。有关错误的完整说明,请到后台日志管理中查看“异常记录”]